股市分析:第二波集中采购要来了!

根据米内网最新数据,第二波集中采购要来了。

【1】东阳光药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公司本来就是莫西沙星原研药不贴牌的生产企业,目前是独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莫西沙星片,再加上克拉霉素缓释片独家通过一致性评价,足以笑傲江湖。

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400多家公立样本医院莫西沙星用药金额为8.25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6.98%。在国内重点城市公立样本医院喹诺酮市场中,莫西沙星在2016年超过左氧氟沙星,取得了该市场的第一位。在2018-2019年流感疫情中,莫西沙星片由于口服抗细菌感染能力强大,预期销量会继续增长。

【2】华东医药独家通过了阿卡波糖一致性评价。

虽然阿卡波糖生产厂家有三家,但从销售数据上来看,拜耳与华东医药基本是霸占整体市场,绿叶份额较小。根据PDB数据可以看到,自2012年开始,华东医药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直至2018年第一季度,华东医药样本医院市场份额占有率已从2012年的15.77%提升至29.13%,华东医药的卡博平对进口原研药拜糖苹的进口替代效应明显。如果开展集中采购,预计会加快这一进程。

2018年前三季度,华东医药环孢素软胶囊在国内环孢素制剂市场份额约占62.69%,超过原研药诺华市场份额。如果假如集中采购,又构成了某种利空。

【3】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原研药由山之内制药株式会社(后更名“安斯泰来”)开发,适用于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障碍。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属于289目录品种,国内获批生产厂家有江苏恒瑞、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杭州康恩贝制药、鲁南贝特、浙江海力生。(曾用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从国产替代角度来看,纳入集中采购势在必行。

氨溴索2017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销售6.51亿元,剂型方面注射剂占94.17%、片剂占4.06%,其余是溶液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原研勃林格殷格翰(BI)占47.6%,仿制药方面有两家较突出的药企(常州四药、沈阳新马),其余份额相对分散。 恒瑞医药和裕欣药业两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替莫唑胺最早由英国阿斯顿大学研制,后由德国先灵葆雅制药获得,该产品先后上市胶囊剂和注射剂两种剂型。 注射用替莫唑胺目前已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国内早前仅有替莫唑胺胶囊剂获批上市。目前为止,双鹭药业(SZ002038)已经完成BE,是市场光脚者。除恒瑞医药的注射用替莫唑胺获批上市外,国内尚无其他公司提交替莫唑胺注射剂的上市申请。

【4】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克林霉素的销售额超过31亿元,胶囊剂和片剂的市场份额共计为25.49%。

胶囊剂型的竞争企业中,市场份额超过10%的有四川科伦药业、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以及宜昌人福药业。目前只有科伦药业克林霉素胶囊独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5】二甲双胍(不考虑其他胶囊、肠溶和缓释剂型)的市场格局来看,2017年0.25g的市场份额在1亿元左右,而0.5g和0.85g的市场份额要大的多,加起来超过12亿元,并且基本上全部由原研药格华止占据。

2017年BMS将格华止(0.5g和0.85g)的权益归还给默克之后,市场上一度出现了格华止(0.5g和0.85g)缺货的情况,而默克的市场重心也慢慢转移到了格华止 XR(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上面,包括在南通建新厂,相当于这里有一个10亿元左右的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剂市场供国产“盐酸二甲双胍片”们抢食。

考虑到石药集团在4+7集中采购中不配合降价,显然华南药业(

众生药业)将在集中采购中获益。(作者:胡桃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