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国税总局个税政策在线访谈答复网友24个重点问题

2018年12月26日上午9:00-10:00,国家税务总局将以"落实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让纳税人及时尽享改革红利"为主题开展在线访谈活动。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叶霖儿、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副司长陈洧、纳税服务司副巡视员张颂舟就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针对专项附加扣除的实际问题做了明确的答复。

本文已经为大家整理24个重点问题,一起来学习吧。分为三个部分:

· 六个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问题

· 申报问题

· 个人所得税APP问题

国税总局“落实格式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在线访谈。图片来源国税总局官网

第一部分:六个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问题

Q1:专项扣除享受时间

网友提问:从什么时点开始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各项扣除的享受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答复: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第三条规定,不同扣除项目,可以扣除的计算时间分别为:

· 子女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为子女年满3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在学历教育阶段,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的当月。

· 继续教育。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结束的当月,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为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注意:以上两项教育类专项附加扣除,相关学历教育和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期间,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 大病医疗。为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医药费用实际支出的当年。

· 住房贷款利息。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自2019年1月起享受扣除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 住房租金。为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至租赁期结束的当月。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期限为准。

· 赡养老人。为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个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对于新税法施行前已经发生的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可从2019年1月1日起发放工资薪金的当月开始享受。

划重点:(1)学历学位教育,寒暑假是可以享受扣除政策的。(2)专项扣除从2019年1月1日期发放工资就可以享受新个税政策了。不管你发的工资是几月的,就看你的工资是在哪个月发到手的。

Q2:两个职业证书如何扣除?

网友提问:假如在2019年取得两个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享受多少钱的继续教育扣除?

答复: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可以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因此,您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取得多个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也按照3600元的定额扣除。

划重点:多个证书只能扣除1个3600元,不叠加。

Q3:学历学位

网友提问:从事的继续教育没有学历,只有学位能否享受政策?

答复: 如果您所从事的继续教育没有学历,只有学位,在学习过程中,您也可以按照每月400的标准,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划重点:学位教育也可以享受政策哦。

Q4:收养子女教育扣除问题

网友提问:我不是孩子亲生父母,但是承担了他的抚养和教育义务,这种情况下我可以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吗?[答复:一般情况下,父母负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可依法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对情况特殊、未由父母抚养和教育的未成年子女,相应的义务会转移到其法定监护人身上。因此,假如您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对其负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您就可以依法申报享受子女教育扣除。

划重点:只有法定监护人,才可以申报享受扣除。

Q5:子女私立学校教育

网友提问:的孩子在私立学校念书,能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吗?

答复:可以的。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对于接受学历教育的未成年子女,无论在公立学校学习,或者在私立学校学习,其父母都可以享受子女教育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照每月500元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划重点:子女私立学校教育与公立教育一样,享受同等附加扣除条件。

Q6:多个子女教育

网友提问:我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在读小学一个在读幼儿园小班,能享受的子女教育费如何扣除?

答复:子女教育支出的范围是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年满3岁到小学入学前,也可以参照此标准进行扣除。您一个孩子在读小学,另一个在读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如果年满3岁了,那么您两个孩子就可以每月共扣除2000元的子女教育支出。

划重点:每个子女每月1000,可叠加,多子女多扣除。

Q7:家人生病

网友提问:我的家人生病了,他发生的医疗支出能不能在我的工资收入里扣除?

答复: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纳税人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其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假如您的配偶或孩子在一个年度内发生的在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药费用支出,扣掉医保报销后自付超过1.5万元的部分,就可以在8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需要注意的是,纳税人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需要单独按人归集计算,不能把多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混合累计。比如张某的妻子在一个年度内共计发生医药费用1万元,儿子在一个年度内共计发生医药费用4万元,其妻的医药费用没有达到享受扣除的条件,但其子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超过1.5万元的部分为2.5万元,符合扣除条件且没有达到每年每人8万元的扣除限额标准,因此据实扣除,即张某或其妻可选择一方申报其子的2.5万元大病医疗扣除。祝您的家人早日康复!

划重点:配偶的医药费可以选择夫妻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的医药费用选择父母一方扣除,已成年子女的医药费用不能在父母方扣除。扣除限额按人归集,每个人的医药费达到扣除的标准才能扣除哦。

Q8:婚前首套房房贷利息扣除

网友提问:我和太太婚前各自买了一套房,均属于"首套住房贷款",应该怎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答复: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您和您太太婚前各自购买住房发生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住房,由购买方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扣除,或者由您和您太太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照每月500元的标准扣除。需要注意的是,扣除方式一经确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划重点:住房贷款只能扣一套房,可选择购买方扣除或各按50%扣除,扣除方式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网友提问:我们购买的是首套住房,是不是住房贷款利息有扣除啊?咋扣除的?

答复:如果您购买的住房享受了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每个月所支付的贷款利息是可以税前扣除的,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在贷款人名下进行扣除。

网友提问:如何知道贷款买房是不是符合住房贷款利息扣除的条件?

答复: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依法享受扣除。其中,"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您的住房贷款是否符合这一条件,可以查询贷款合同,或者向您的具体贷款银行咨询确认。

Q9:同时有住房和租房

网友提问:已全款买房,又在同一城市租房,是否可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件扣除?

答复:您这种情况是属于有自有住房,那么在同一城市再发生的租房租金不能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划重点:又买房又租房的,属于自有住房,不能享受住房租金专项扣除。

Q10:北京租房扣除标准

网友提问:北京,租房租金扣除标准?

答复: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和您的情况,您在北京工作且没有住房,发生的房屋租金支出,可按每月1500元标准扣除.

Q11:租房城市的定义

网友提问: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中的主要工作城市是如何定义的?

答复: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

划重点:乡镇、县城不算城市。

Q12: 租房合同备案

网友提问:住房租金扣除、合同备案问题

答复:住房租金扣除,相关合同或协议不需要向税务机关备案,但需要留存备查。

划重点:住房租金合同或协议不需要备案,要留存备查。

Q13:多个老人赡养问题

网友提问: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有两"宝",是不是就可以扣除赡养老人支出?报送的资料会不会很复杂?

答复:可以享受赡养老人扣除的条件其实很简单,只要您赡养的被赡养人中一位年满60岁,即可按月享受扣除。如果您是独生子女,每月可扣除2000元。如果您有兄弟姐妹,每月2000元的定额扣除额度需要在兄弟姐妹之间分摊;具体的分摊方法,兄弟姐妹可以均摊,也可以约定分摊或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此外,无论是约定分摊还是指定分摊,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且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纳税人享受时,需要填报相关信息,包括是否为独生子女、月扣除金额、被赡养人姓名及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与纳税人关系;此外,有共同赡养人的,还要填报分摊方式、共同赡养人姓名及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等信息。选择约定分摊或指定分摊的,请特别注意要将这份书面分摊协议留存5年备查。

划重点:约定或制定分摊的,签订书面分摊协议,且留存5年备查;如果是均摊的话,只需要填写信息不需要签协议。

Q14:农民享受个税优惠

网友提问:我们一家人都在农村务农,是不是不能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我能够享受哪些方面的税收优惠?

答复:根据修改后的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综合所得,可以减除专项附加扣除。您如果从事个体经营,同时没有这些综合所得的,也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现在很多人进城打工,也有工资收入,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您在农村务农,没有综合所得,如果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和捕捞业取得的所得,国家是予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总体看,您享受的税收优惠力度大于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第二部分:申报问题

Q15:单位是否需核实员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网友提问:我是单位的财务,对我们单位的人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是不是得核实下才能给他们办理扣除?

答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第五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办理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根据纳税人报送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为纳税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填报要素完整的,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受理;填报要素不完整的,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告知纳税人补正或重新填报。

也就是说,扣缴单位在为纳税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时需要做两件事,一是需要核对下纳税人填报的要素信息是否完整,因为填报的要素信息不完整将影响纳税人享受扣除或者事后核验;二是需要根据纳税人填报的信息为其办理扣除。而相关扣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第二十五条规定,由纳税人自己负责。

划重点:纳税人填报的信息纳税人自己负责。单位发现不符的,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即可,不承担核实义务,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由纳税人自己负责。

Q16:单位是否需要留存员工专项附扣除材料?

网友提问:请问企业是否要留存员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资料?

答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第二十条规定,"纳税人选择纳税年度内由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按下列规定办理:(一)纳税人通过远程办税端选择扣缴义务人并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根据接收的扣除信息办理扣除。(二)纳税人通过填写电子或者纸质《扣除信息表》直接报送扣缴义务人的,扣缴义务人将相关信息导入或者录入扣缴端软件,并在次月办理扣缴申报时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扣除信息表》应当一式两份,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签字(章)后分别留存备查"。第二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应当将《扣除信息表》及相关留存备查资料,自法定汇算清缴期结束后保存五年。纳税人报送给扣缴义务人的《扣除信息表》,扣缴义务人应当自预扣预缴年度的次年起留存五年"。

因此,如果员工是通过直接向扣缴单位报送纸质或电子模板《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的,需要由单位和员工双方签字后留存备查。员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资料,由纳税人自行留存,单位既不需要查看,也无须留存备查。

Q17:不想告诉单位信息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吗?

网友提问:看专项附加扣除办理规定,要享受就得报信息。可是有些信息我不太想告诉单位,我可以自己去办理吗?

答复:在新税法的制度设计和专项附加扣除的征管操作中,已经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第四条规定,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可以向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扣缴义务人提供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税款时办理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划重点:如果不想向单位申报信息,可以在次年向税务机关汇算清缴时办理专项扣除。

Q18:单位不办理专项附加扣除怎么办?

网友提问:专项附加扣除的办理听起来比较繁琐,如果我们单位财务不肯帮我办理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答复:对您提到的这种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此外,《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发现扣缴义务人提供或者扣缴申报的个人信息、支付所得、扣缴税款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有权要求扣缴义务人修改。扣缴义务人拒绝修改的,纳税人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因此,如果您单位不愿意帮您办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您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划重点:单位不配合,报告税务机关。

Q19:专项附加扣除申报资料留存几年?

答复:"纳税人应当将《扣除信息表》及相关留存备查资料,自法定汇算清缴期结束后保存五年。纳税人报送给扣缴义务人的《扣除信息表》,扣缴义务人应当自预扣预缴年度的次年起留存五年"。

Q19:子女教育扣除留存资料

网友提问:子女教育扣除是否需要留存资料?

答复: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第七条规定,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因此,如果子女是在境内读书,则无须留存资料;如果子女是在境外读书,按上述规定留存资料备查即可。

划重点:国外留学的需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境内读书无需留存资料。

Q2:信息填错怎么办?

网友提问:纳税人专项附加扣除的信息填错了怎么办

答复:纳税人自行提交、自行核实。进行专项扣除时,系统会显示之前已扣除的信息,可自行再次确认核实。若税款已缴纳,也可在汇算清缴时进行修改,多退少补。

划重点:信息填错了,不要着急,汇算清缴时可以修改,多退少补。不过最好还是提交前自行核实正确哦

Q21:税扣除政策各地有差异吗?

网友提问:个税扣除政策各地差异

答复:除了房屋租金,根据纳税人主要工作城市不同适用不同扣除标准外,其他扣除项目适用统一的政策。

划重点:除了住房租金外,其他都是统一的呢。

Q22:在哪里可以参加培训?

网友提问: 我在企业干,对于个税之前不是特别清楚,想了解下我有问题的话可以问哪里?税务局有对我们的培训吗?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副巡视员 张颂舟 ]谢谢您的提问!为顺利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便利纳税人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掌握系统操作,各地税务机关组织了很多培训和辅导,您可以报名参加当地税务机关组织的纳税人学堂免费培训,也可以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和国家税务总局12366纳税服务平台(12366.chinatax.gov.cn),或者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或者通过各地微博、微信获取相关信息,还可以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咨询。官方微信观看我们特地为个税改革制作的小视频、图解等。

第三部分:APP问题

Q23:个税APP在哪里下载?如何注册?

网友提问:个税APP系统如何下载?如何进行注册等操作?

[陈洧 ]

1.关于个税APP如何下载?

为便于广大纳税人下载个人所得税APP,项目组提供以下下载操作说明:

(1)各省电子税务局扫码下载渠道

广大纳税人可通过各省电子税务局入口,跳转到自然人办税服务网站后,点右上角【手机APP】获取二维码进行手机APP扫码下载。

(2)各大手机应用市场

1)目前已经在华为、小米、VIVO、OPPO等应用市场上架,应用名为"个人所得税",后续会上架更多应用市场。广大纳税人可以在上述应用商店搜索"个人所得税"下载安装。

2)苹果APP Store:苹果APP Store上架应用名为"个人所得税"。可在APP Store中搜索"个人所得税",点"获取"进行下载。

2.关于个税APP如何注册?

当前,个税APP支持以下两种注册模式:

(1)人脸识别认证注册模式(此模式只支持中国大陆居民),即通过输入居民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然后与公安系统动态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后再填写账号和手机号码,短信验证通过后完成注册。

(2)大厅注册码注册模式,即纳税人到任一办税服务大厅,经办税服务厅人员验证人证一致后,登记个人证件信息并派发注册码。纳税人再选择此模式,输入注册码、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和姓名等信息,验证通过后再填写账号和手机号码,短信验证通过后完成注册。

"个人所得税"APP下载二维码,第1个为安卓下载,

第2个为IOS下载

Q24:个税APP如何录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网友提问:APP端如何录入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答复:第一步,实名注册

税务机关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发布远程办税端,远程办税端,主要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和各省电子局网站。大家只需要下载这些远程办税端"个人所得税"APP,通过实名注册,获取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软件操作界面,就可以看到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填报界面了。

第二步,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当您完成"个人所得税"APP实名注册后,您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1.首页选择"我要申报专项附加扣除"

2.填写或确认基本信息

3.填写专项扣除信息

4.填写其他信息

第三步,选择申报方式并提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申报方式包括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

1.纳税人选择申报方式为"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则直接向税务机关提交信息,在年度自行申报时才能享受扣除,扣缴单位无法获取到该种申报方式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2.纳税人选择申报方式为"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则单位在使用扣缴端软件时,在"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模块,选择需要同步的专项项目,点击【更新】,可以获取选择企业扣缴申报的员工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这种方式下,纳税人可以在预扣预缴期间享受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