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导演处女作,憧憬美好的纯粹青春

导语:欢迎来到阿凯聊娱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导演处女作,憧憬美好的纯粹青春。炎热的夏日充斥着欲望,这也是电影色调是黄色的原因,同时青春期的夏天也是最躁动的。电影开头介绍了背景处于文革时期,开头仰拍的毛主席像,以及机场送人那一段,充分表明了那个时期人们处于一种英雄主义,领袖主义之中,也是为后面的故事做了铺垫。随后抛书包的蒙太奇手法充分展现了导演对学生时代腐朽教育的讽刺,书包的背后是蔚蓝的天空,也代表着那个时代下人思想的禁锢。随后转眼到了青年,这一刻情节开始展开。但姜文所选的主线人物马小军,在大家的青春期都有这么一个人,他不出众,有贼心没贼胆,容易被刺激。影片主要讲述是马小军在文革那个压抑时代下的青春期时的故事,爱情,打架,抽烟,逃学混乱不堪。于北贝这个人物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下的压抑与放纵混乱。过度的压抑致使人性的放纵。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大量的摇,移,升,降等运动镜头,大量运动镜头随着人物的移动而出现,展现人物情感上的波澜,像马小军第一次进入米兰家里那段,透过望远镜的主观视角,配合大量的摇移升降运动镜头充分展现那个时候马小军内心的波澜,并且多次的转动也加强了气氛的紧张感和为接下来出现的事产生期待。这些镜头画面的配合暗示了那个时代下青春期时期人的情感波动的不稳定。那个时候的人,是压抑,躁动,需要释放的。

随着电影的进行,马小军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越发的显现出来, 他对米兰的感情也越来越强烈,以致发生最后的悲剧性事件“强奸”,在里面有一个片段,马小军撤掉了米兰脚上的钥匙,钥匙也代表着马小军内心的希望,钥匙的撕扯也表示他内心爱情的破灭。但是通过过生日的那一段以及旁白所说我的记性出现了偏差,在配合马小军经常对着镜子自言自语以及经常会出现他一个人的画面,可以推断出来其实马小军的所有与米兰有关的事情都是他臆想出来的,他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米兰,更没有勇气与刘忆苦对抗,所以他只是一个悲哀的臆想症者。而他这个人物也充分代表了那个时期的导演或者说那个时期所有青少年,远离政治和大时代的黑暗,但却也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人都是胆小的,什么东西都被压制着。

电影的大部分画面都采用亮度较高,过度柔和的光线,这让许多场景看起来虚幻朦胧,与记忆的模糊相照应,也营造了一股洋溢着青春期荷尔蒙的氛围。整体色彩较为厚重朴实,很符合时代的气息。

影片中出现多次对马小军大汗淋漓的特写,这是从侧面刻画阳光灿烂的夏天,夏天总被人们认为是充满生机活力与蓬勃朝气的,正如泰戈尔诗所言“生如夏花之绚烂”,因此很符合青春期的基调。另一方面,这也突出了青春少年的凶猛劲,心里燃着的那股熊熊欲火。

这里面讲的是姜文的真实情感,除了他深厚的电影功底之外,也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也正因为如此,这部片才显得特别好看,为他日后更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那个时候姜文就是一副小老头模样,90年代开始感叹逝去的年华,要不是改革开放,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根本也没有机会接触一线品牌。所有的好东西不再是他们那个阶层独享,不过那个情怀,和当时他们受到的教育,接触的东西,和他们在上面用的功却也都没有白费,给他们在90年代大方异彩。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花不开在此岸,也会开在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