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健身变伤身!教大家两招缓解肩周炎

为唤起全球人类对疼痛的关注,造福千千万万疼痛患者,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决定每年10月第三个周一为“世界疼痛日”,并冠以一个主题,成为一个年度即“世界疼痛年”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第一个镇痛周是2004年10月11日~17日,其主题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2018年10月15日~21日是中国镇痛周,2018年10月15日是世界镇痛日,今年的主题是“全球抗击老年幼年精神神经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双11”是一年一度的囤货季,商家常会利用这个时间段推出各种各样的打折活动。近几年,保健品和药品也成了“双11”的囤货新宠,但是毕竟它们不同于其他商品,理智的消费者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先咨询专业人士再下单。去年“双11”的时候,我就在问药师平台上接到了这样一个咨询。

咨询者

谢药师,你好,我爸爸今年54岁,有颈椎腰椎突出。近期颈椎腰椎还好,但又得了肩周炎,手抬起时就会疼。这种情况应该吃什么药好呢?他还有糖尿病,保健品可以吃吗?能有效果吗?

如果可以使用,想趁着“双11”多买一些。

为了全面了解咨询者父亲的疼痛情况,我立刻给这位咨询者打了个电话,了解了她父亲肩关节疼痛的开始时间、加重与缓解因素、是否去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辅助检查、用药史和基础病史等情况,然后让她上传了相关的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又进行了追问。

我:首先,通过您提供的信息,确认您父亲通过X光排除了肩关节骨折等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肩周炎的诊断是明确的。还需要了解一下您父亲的生活习惯。比如,是否吸烟饮酒?有没有其他疾病?平时还有哪些生活习惯?

咨询者:父亲一直坚持锻炼,有一套自己的健康管理“宝典”,定期“打树”。平时有吸烟的习惯,有高血压、糖尿病。

(我很诧异…“打树”没见过,但是之后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各种各样别出心裁的锻炼方式还真不少….)

比如这样

又比如这样

所以,我已经能脑补出“打树”的场景了……

我:肩周炎的疼痛性质以炎性疼痛为主,这种疼痛是由于损伤等原因造成了炎性因子的释放所致,根据与您的沟通,了解到您父亲有坚持“打树”这种锻炼方式,您父亲的情况可能与他平时的锻炼方式有关,所以在治疗期间,尤其是疼痛还比较明显的这段时间,建议停止这种锻炼方式。

由于这种疼痛的产生与炎性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药物治疗的首要任务就是抑制这种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非甾体抗炎药就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来起到镇痛抗炎作用的,是肩周炎的主要治疗药物。

这类药物是一个大家族,比如我们熟悉的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都属于这类药物。但是考虑到您父亲有吸烟的习惯,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全面评估后才好决定是否可以吃这些药物。所以不建议您自己购买这些药物,建议您父亲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一种对他而言相对安全的非甾体抗炎药。



您提到的保健品中含有氨基葡萄糖的成分,这种物质确实是软骨基质聚多糖链和蛋白聚糖正常构成成份,从药理作用上来说是通过促进滑膜细胞合成透明质酸来发挥治疗作用。

但是,这种刺激滑膜细胞合成透明质酸的作用是非常缓慢的,目前在动物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人体临床研究的结果却并不一致,所以它在国外不属于药物,属于保健品范畴。

而且这个保健品需要长期服用才有可能观察到这种疗效,目前研究认为对于控制疼痛作用有限。所以,这个成分只能用来作为骨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并不是肩周炎的首选治疗药物。而且保健品的质量标准与药品不同,与药品相比,保健品的疗效往往被商家夸大,且保健品中的草药成分信息不明确,故不建议您父亲使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

咨询者:除了吃药,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呢?

我:除了口服药物之外,也可以使用肩关节局部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选择扶他林软膏局部外涂,或氟比洛芬酯贴膏外贴等进行治疗。外用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肾损伤的不良反应较小,但也要注意是否有局部皮肤对药物过敏的反应,如果有,需要及时停药。

咨询者:父亲老年生活比较单调,似乎十分迷恋“打树”,一天不打心里空落落的。那么请问药师,在肩周炎治疗期间是完全不能运动吗?要多久才能恢复运动呢?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我: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如果觉得疼痛控制住了,可以循序渐进做一些肩关节的锻炼,增加关节活动度,但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锻炼,过量的锻炼会造成肩关节再次损伤。给您父亲几点锻炼的建议:如抬高手臂时,建议抬高至感觉不到疼痛的高度并停留一下,后续再慢慢提高高度(1~2cm),每天做3-5组,这样对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是比较有意义的。

下面两个简单的动作也有助于肩关节康复:

1.当肩关节炎症改善后,在疼痛减轻的基础上,可以弯腰,以患侧肩关节为轴中心,弯腰画圆圈,从小圈开始画,逐渐扩大画圈的范围,顺时针和逆时针画圈即可,每天顺逆时针各做20-30圈,以做完后不明显增加疼痛为宜。每次要稍有进步。



2.待肩关节有了一定活动度后,开始做手指爬墙练习。面墙而站身体距墙10厘米,患侧的手放在墙上用手指交替上爬,逐渐增加高度,直到手掌完全伸直,此练习可以锻炼上肢的前屈上举功能。也可以用手指摸头往上爬的方式代替手指爬墙练习。可用患侧手先摸头顶,逐渐向健侧移动,直到患侧手经头摸到对侧的耳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