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同堂在上海蝸居生活,30平夾縫房改造陽光小屋,連鄰居都樂了

一個女人撐起一片天

位於上海四川北路的一個小巷家庭,有這樣一家五口的周姓人家,天有不測風雲,患上血友病的丈夫小周身體健康越來越差,完全無法工作,基本只能整日與輪椅度過,而小週年邁的父母,並沒有什麼收入,一家5口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妻子小張一個女人瘦弱的肩上,一個女人作為兒媳、母親、妻子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她的雙手撐起了一個家。



夾縫中的家

而對這個家庭來說,還有另外一個考驗,在這夾縫中生活的不止是生存,還有他們住的搖搖欲墜的房子。


小周他們家雖然有三層樓,但是他們家卻是兩座房子的夾縫中,用一個過道改建而成,居住面積僅僅只有30㎡,三層樓倚靠在兩排石庫門房子的夾角處,在家裡的四面牆中,只有一面是他們的,其他三面都是鄰居的房子外牆。


狹小的家在90年曆史中,除了有蜿蜒曲折的各種過道,在經過幾代人的整改下,房屋也存在著結構鬆動、漏雨、電線外露等安全隱患。


夾縫中搖搖欲墜的家。


房子安全隱患重重

在三層樓的家,一層是衛生間,所以用的時候不免要上下樓地跑,對於腿腳不方便的小周來說,便需要經過樓梯,這無疑是非常危險的。隨著小周孩子的長大,便迫切地需要自己的空間,樓梯和衛生間,都急需裝修改造解決根本問題。


孩子小周的學習空間經常只是二樓的小樓梯口。


二樓的5平餐廳+廚房


二樓廚房旁便是夫妻的臥室。


三樓是小周父母的房間,堆滿了雜物。


在孩子跟父母睡的時候,血友病的小周就要打地鋪;孩子找爺爺奶奶睡的話,爺爺就需要去睡背後的櫃子裡面。


小周的母親潘奶奶深深覺得,這個夾縫中苦苦支撐的家,如果不改造,不僅是房子,連親情都有可能崩塌。於是一家人用存了幾十年的積蓄8萬多,找到了《夢想改造家》欄目組,在答應為他們裝修改造的時候,一家人彷彿看到了未來美好家的模樣。

“暖男”設計師的曲折改造

而家裡的這個樓梯還是和鄰居周家長兄共用的,兄長已去世,嫂子一家和小周關係並不和睦,共用的樓梯改造鄰居是否能同意配合呢?還有外牆借用的幾戶鄰居,裝修都要考慮到,這或許便是遇到最複雜的鄰居關係了。


小周家的房型圖。

欄目組找到了設計師王平仲,來到節目,即使困難重重,也要給小週一家住上溫馨的房子。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多次來回奔波交涉,修改設計圖,並給鄰居親戚作了保證不影響對方利益設計改造,終於鄰居親戚也被他的誠意和努力感動,並同意了。


過程是曲折的,有鄰居阿婆對排水溝槽搭建阻止的扔磚頭;有為腿腳不便的小周裝電梯的困難;還有這個90年曆史房子測量的工程困難,讓這個堅強的設計師也是幾近崩潰。


堅定不移暖心的王設計師通宵做出新圖紙,對房屋空間都重新合理安排,將房屋空間設計成天窗模式。終於,夾縫中的昏暗房破土重生,變成陽光小屋。


改造前後,每個細節都是對居家主人的考慮細緻的極致。


看到裝修改造完的新房,一家人溢出幸福的淚水。無論是對家庭無私付出的妻子小張,腿腳不便有心無力的小周,還是年邁的父母...這個新家便是他們以後新希望的起點。

一樓、



充滿現代感的天窗設計,讓原本昏暗的房子瞬間通透明亮了起來。電梯的設計,讓腿腳不便的小周能夠從一樓輕鬆到達三樓。


一樓改造後,每個細節都是細心周到的設計。


廚房在改造後,把樓梯的空間利用了起來,還不影響通風。



亮堂現代感的廚房,小週一家很開心,終於能有獨立的廚房做飯了。

二樓臥室和餐廳改造後、



功能區間達到一物兩用的目的,液壓升降臺直接讓餐桌變為床鋪。


二樓還設計了獨立的書房、



有了落地窗,採光照亮了整個家。


青磚牆面,讓這個90年曆史的房子更加有了記憶。


三樓除了臥室,也增加了書房




三樓也有了獨立的衛生間,還增加了書房的區域,還不顯得擁擠。


因為小周的行動關係,書房的椅子設計為舒適的搖椅。


採光和遮光的設計都恰到好處。


小周夫妻的臥室,採光設計讓早晨都是明亮的。


還有小周孩子學習休息的小天地,動動手,便變身為床鋪了。

天井的設計改造煥然一新



晾衣杆設計在這裡,給晾衣服帶來了便利。


吃飯的時候,也能看到外面的一景。

- 屋頂排水改造 -



屋頂組織排水

設計師為小週一家設計的情懷角落


四代同堂的照片角落。還有設計師親手製作的樹脂燈,送給小週一家,無不讓小週一家感激和讓我們動容。


一個女人用堅強與愛撐起一個家,一個用心溫暖的設計師用雙手改變一個家的明天,詮釋了愛的偉大,展示了設計的最大魅力。至此,祝福小週一家,帶著家的新希望,過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