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完全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徐林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必须抛弃以户口为门槛使得城市原有居民和新流入居民之间享有不公平待遇的制度。

应完全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

目前,很多城市对人口规模加以限制,在徐林看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本身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过去四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也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城市之后,只被作为劳动力使用,而并没有成为城市居民,城市也没有为农民提供福利和平等待遇,徐林认为,这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表现。

"管理者出于城市管理,或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福利方面的财政压力的考虑,不太欢迎所谓的流动就业人口成为本地居民,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不能总是这样",徐林强调,"这种控制人口流动,特别是通过户口制度来设置原有居民和新流入的居民不公平的制度待遇,不是现代化的治理城市的模式。中国要迈向现代化,这种模式必须要抛弃"。

他建议,应该合理分解城市功能,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功能,以便疏解人口。

而对于各地掀起的"抢人大战"现象,徐林直言,"对任何一个城市,不管以什么目的降低落户门槛的做法,我都是欢迎的"。不过,"如果这些措施只对特定人群,比如说一定要硕士学位以上,我觉得也是不足的。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各种层次的人,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只要高端人才,也是做不到的。因为城市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围绕需求的供给也必须是多层次的,这也就决定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

"如果一个城市的领导想把城市规划成完全扁平化、只有同一层次的人口组成的城市,那只能说是乌托邦,不可能实现",徐林说。

他认为,应完全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虽然可能一步做不到,但是至少可以设定不同条件,比如一些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这也为外来人口落户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渠道,他们可以根据积分落户的制度,大致估算自己有没有希望在这个地方落户"。

"以北京为例,如果我在这里就业,那么我与本地居民的贡献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我在这儿工作,我为当地的GDP做出了贡献,也为当地的税收做出了贡献。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要和本地的户籍人口有不一样的待遇呢?"

"但是部分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不是降低了落户门槛,而是提高了门槛,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不属于正向的激励政策。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只要劳动力在这个地方就业,有意愿在此落户,就能够落户",徐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