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武功,這是我2018年最新簡歷,請多關照!

我叫武功

這是我的證件照

我叫武功

這是我的航拍照片

不要太羨慕

因為這就是我本來的樣子

我叫武功

這是我的個人信息

中文名:武功

英文名:Wugong County

電話區號:029

體型:397.8平方公里

家庭住址:陝西省咸陽市

家庭成員:遊鳳鎮、蘇坊鎮、武功鎮、貞元鎮、長寧鎮等7鎮4區1個街道辦事

車牌號:陝D

簡介:武功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設郡縣。是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地,也是大漢忠臣蘇武的故里、唐太宗李世民的誕生地。

我叫武功

這是我小時候的照片

小時候的我淳樸、可愛、勤勞

圖源:武功縣貼吧

△普集高級中學

圖源:武功縣貼吧

△武功縣信用社

圖源:武功縣貼吧

△武功農學院大樓

圖源:武功縣貼吧

我叫武功

這是我現在的照片

現在的我時尚、潮流、小清新

這是我的旅遊照片

美陽關

姜嫄水鄉

武功縣城隍廟

武功縣小華山

武功縣蘇武紀念館

武功縣報本寺塔

武功縣教嫁臺

武功縣姜嫄墓

武功縣關帝廟

武功縣鄭尚坡遺址等

我叫武功

這是我家的特產

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口感酸甜。

武功柿子果實熟時橙黃色或紅色,漿肉味甜,若曬制柿餅,味道甜美。

武功蘋果是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的特產。武功縣地處關中平原,蘋果是該縣的重要經濟作物。“可以說十戶人家中有八戶種蘋果。”武功縣水果種植種類主要為蘋果、梨、葡萄、桃、杏、柿子、獼猴桃、紅棗等,2010年以前,境內水果主要以蘋果為主,蘋果主要分佈在我縣上塬的遊風、蘇坊、武功鎮、代家、貞元、河道等鎮(三農中心),品種在1995年前以秦冠為主,隨後以紅富士為主,今面積較大的村有遊風的新村、蘇坊的代家、武功鎮的羊圈、代家的南留、賈晁、貞元的“三川”、桃宋、河道的咬馬等村。

武功秦椒實在嬋,味烈皺勻色澤豔;又辣又紅長如線,入湯不沉漂上面。清代光緒三二年,外銷年均八九萬;早在一九八九年,省府定為基地縣。

武功旗花面是一種麵食。吃在嘴裡,麵條柔韌、爽滑,瞬間就征服了你的味蕾。

武功鎮涼皮在陝西涼皮是一種大家都喜歡的快捷食品。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在陝西咸陽的武功鎮,做法有些不一樣,它在其他的製作方面和周圍差不多,但在調料上用料比較考究。以有名的秦椒原料製作的辣椒油、以本地產的大蒜製作的蒜水、芥末、調料水、等都是採用精選的上等材料採用秘法制作。

倪家大鍋盔,來源於古代士兵在作戰中應急,把麵粉調料和為面片放在頭盔上燒製,祖先以此為原理研製而成。倪家大鍋盔,在祖傳工藝基礎上結合現代科技,配方優良,做工精細,採取專用優質小麥麵粉經過特色發酵,改用鐵鍋文火加紅外線慢烤,不含任何添加劑和人工色素,屬綠色食品。逐漸成為一項頗具特色的大眾食譜。

北韓麻花有陝西武功縣北韓村宗祖韓林傳絕技於後輩,源於明代洪武年間,至今有600多年曆史。產品選料精細,配方考究,工藝獨特,金黃醒目,甘甜爽脆,酥而不膩,口感清新,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以香、酥、脆著稱。尤其是新推出的小麻花,能量高、脂肪低,既可休閒品味,又可咗酒拌茶,是理想的休閒小食品。目前,公司將傳統手工工藝與現科技相結合,集約化經營,註冊了商標,改進了包裝,讓產品走進了超市,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亮點。

普集燒雞為陝西省咸陽市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名菜。始產於武功縣普集鎮。普集燒雞雞形完整、勻稱、飽滿,皮色新鮮,顏色醬紅,油光亮澤,肉嫩離骨,酥爛無渣,醇香可口。

普集燒雞,起始於河南人氏郭志平。抗日戰爭期間的1940年,為了逃避戰亂,他攜帶家眷,一根扁擔兩隻筐,來到陝西省武功縣普集鎮投友定居,並拿出看家本領,以祖傳清官燒雞技藝謀生。郭家燒雞香酥鮮嫩、色味俱佳,很快遠近聞名,因普集位於隴海鐵路沿線,後又成為武功縣政府所在地,普集火車站人流量大,燒雞被旅客帶到四面八方,因而定名為普集燒雞。

小村鎮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武功縣東南部,濱臨渭河。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搶抓新農村建設歷史機遇,緊扣發展第一要務,立足於國內外兩大市場,依託區位、氣候、科技三大優勢,把發展無公害大蒜作為富民強鎮支柱產業,大力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

武功縣長寧鎮制刷建成田寺制刷小區,制刷產業在大戶的帶領下,帶動210戶群眾從事手工制刷,產品由過去單一的家庭民用向工業用刷、工藝用刷發展,系列產品多達120餘種,年人均純收入2000餘元。

笤帚加工業以普集街鄉永新村為主,現有專業戶280戶,年加工笤帚50多萬把,戶均收入5000—8000元,最高可達2萬元。

貞元鎮餘村草編基地現有編織戶400餘戶,年戶均收入5000元。竹園工藝編織在繼承竹筐、竹籠等竹器編織的基礎上,引進藤編工藝,開發出藤椅、沙發等20多種高、中、低檔藤編家居工藝品,以殘疾人張孝林、張文泉為主,現有社員45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合作社年產值200萬元,純利潤80萬元。

武功縣“馨繡”布藝產業屬於地方特色傳統手工業範疇,為國家重點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領域。馨繡布藝繼承和發揚傳統民間手工刺繡藝術,弘揚民族文化,凸顯地方特色,彰顯傳統藝術,為新興的地方特色朝陽產業。

武功馨繡布藝產品分為25大類100多個系列產品,從精品字畫、民間藝術品、古 今名畫、藝術掛件,到民族服飾繡花拖鞋、繡花保健枕,從現代麥稈畫、草編涼鞋、玉米皮底布鞋,到剪紙、皮影、窗花等,均為古典民間藝術與現代時尚消費完美 結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重點對象,其每件作品都經過幾十道工序,均為純手工製作的藝術精品,具有設計新穎、色彩鮮豔、專業獨特、返璞歸真、綠色 時尚等特色,有著極高的實用、欣賞和珍藏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從古至今,武功縣長寧鎮的鎮東村一直釀造著香醋。在長寧鎮東沿著西寶北線的公路兩側,一排排的大甕整齊排列著,家家戶戶的香醋作坊爐火正旺,醋香瀰漫在田間的空氣裡。現在陝西宏森農業有限公司,在長寧醋的發源地長寧鎮建起了一個現代化的醋加工企業“宏森醋業”,專門從事長寧封缸醋的釀造,挖掘長寧醋的歷史文化,開發長寧醋的健康產業並帶動旅遊的發展。

每到年底,長寧鎮孔尹村就進入製作掛麵的黃金季節,因用最傳統的工藝,純手工製作,每根均為空心,條細如絲,營養豐富,無任何添加劑,做出的掛麵獨具特色,是遠近有名的地方特產。

過去只有生病的人或者做月子的婦女才可以吃的這樣的掛麵,現在掛麵已成為走親訪友和老百姓日常飯桌的佳品。

南可村地處武功縣貞元鎮東南方,現該村人口1986人,376戶,有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400畝。2007年,全村經濟收入890萬元,人均純收入3500元。村中勞務輸出。一村一品等特色經濟呈現出多輪驅動、蓬勃發展的喜人態勢。

該村依託南可手織布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手織布產業,目前該村己發展織機420臺,吸納農村閒散勞動力600多0人,生產的4箏24色線手織布產品,色澤鮮豔,環保實用,供不應求,得到國家、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

……

武功的特產簡直太多了,

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武功的美,多元素

自然、藍天、白雲、青山、

河流、美食、瓜果、遺蹟

....

武功的美在深度

一旦接觸,就再也離不開

我叫武功

未來的我一定會

更耀眼、更璀璨、更富強!

一起欣賞一下

來源:武功旅遊、微武功、騰訊視頻、網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