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房地产,或被淘汰出局

关于特色小镇(小城镇)的话题,近年来颇受关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式发布,特色小镇或小城镇建设会被愈发重视,作为连接乡村和县城(城区)的一个重要纽带,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特色小镇概念的持续升温,我国各地有非常多的特色小镇或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存在着走样化的趋势。

配图

从特色小镇(为表述方便,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本文统称为特色小镇)建设启动之时,国家就始终强调产业的重要性,以产业来构筑特色小镇的特字,但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不要说小镇,有些地区的一个县域也是缺乏有竞争力或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的,这样的基础硬件,你不去靠创新发展,还是老一套,圈圈地,卖地、盖楼而后卖房,这样也能称为特色小镇么?这就是典型的纯房地产化,没有产业支撑,未来谈何高质量的发展,又何来可持续的发展。

特色小镇有各种类型,但是不管你什么类型,都得体现在产业上的特字,否则就变形走样了,你靠近大城市,有好的山水资源,就具备发展以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小镇的基础;你历史人文厚重,就可以走深挖掘的路子,打造成具有一定品味的历史人文小镇;你某项产业有一定优势,也可以发展成为该项产业的一个完整链条的产业小镇。

配图

特色小镇,本身就应该从一个景区的角度去打造,即使你是工业小镇,也不妨碍,在工业上下游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厂房、城镇风貌设计、工业制造流程中深挖,使得变成有一定的大众参与性,这样也是可以的。

但实际上,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很多特色小镇,除了盖房子,好像也没其他的招数了,招商是签约了一批文旅项目或产业链补链的项目,但却没有去真正的去推动,感觉特别是旅游业收效太慢,还是披着旅游业的外衣开发房地产来的快。

醒醒吧,这样可不行了,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明确省级创建机制,在创建名单中,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

还是要有长远眼光,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去考量我们的特色小镇该怎么去创建,这是一种守土有责的态度。

配图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理解,不作为决策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