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挺” 股份回购现新高潮 多家江西上市公司回购股票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王樊报道:“双十一”已过,“剁手族”还在“回血憋大招”静待“双十二”,但上市公司则在忙着买自家的股票。

随着政策层面的力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再次掀起一波热潮。近日,诚志股份、博雅生物、富祥股份、恒大高新、中文传媒等多家江西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股份回购计划或进展。

江西上市公司出手回购

诚志股份拟4.5亿至9亿元回购股份。据公告,公司拟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本次回购总金额不超过9亿元(含9亿元)、不低于4.5亿元(含4.5亿元),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22元/股(含22元/股)。本次回购的股份部分或全部用于公司对员工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及用于公司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如未能在股份回购完成之后3年内实施上述计划,回购股份应全部予以注销或转让。

博雅生物也计划斥资1亿至2亿元回购股份。公司拟不超过2亿元,且不低于1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40元/股。

其实不只是江西上市公司,据统计,仅仅10月份以来,共有168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是回购方案通过股东大会,以回购金额上限计算,累计回购金额达524.68亿元。

历史数据也清晰地显示出今年股份回购活跃度明显上升。2016年、2017年,A股实施回购金额分别为109亿元、92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金额已达257.5亿元,相当于过去3年股份回购规模的总和。

股份回购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是指公司按照一定程序,购回发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的行为。市场人士指出,今年以来,行情“不振”很多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甚至已偏离公司真实价值,由此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高管纷纷选择回购股份以期稳定股价。

多家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依法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而从统计的情况来看,多家上市公司在发布预案时,已经准备将回购的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以赣企为例,富祥股份发布的回购股份预案称,此次回购的股份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后续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计划;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或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等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情形。而博雅生物、诚志股份等亦在回购预案中提及,准备将回购的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政策“力挺”上市公司回购

近期,股份回购持续得到政策力挺。10月26日《公司法》修改股份回购相关规定。对比修改前的公司法,“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和“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为新增加的允许回购情形;“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也被修改为“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此后,证监会等三部门又接力出台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相关措施,包括拓宽回购资金来源、适当简化实施程序、引导完善治理安排,鼓励各类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等。

相关措施中提到,依法支持各类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上市金融企业可以在合理确定回购实施价格、切实防范利益输送的基础上,依法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上市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形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尤其在拓宽回购资金来源方面,相关措施将继续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方式,为回购本公司股份筹集资金,并支持实施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依法以更简便快捷的方式进行融资。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后申请再融资的,在一定规模内取消再融资间隔期限制,审核中给予优先支持。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或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视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励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的作用。

此外,当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其每股净资产,或者20个交易日内股价跌幅累计达到30%的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进行“护盘”回购,就不再受到定期报告或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重大事项论证期间等“窗口期”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高度关注之下,回购配套细则揭开“面纱”。沪深交易所于11月23日晚间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从交易所层面对股票制度进行了细化。江西财大一受访教授指出,征求意见稿体现了精细监管、张弛有度的思路。体现了鼓励正当回购的规则取向,打开回购“自由度”和“便利度”,护盘式回购拥有更大空间。同时,进一步压缩违规行为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