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与苦水不得不说的情缘传奇故事

在清宣统二年夏(1911),甘肃省府下令指示要求开始禁止种植种植罂粟。当时永登在任县长接到指令后,因不懂稼穑之苦且好大喜功,而且还有很多的油水可捞取,以中饱私囊。便带领一帮衙役浩浩荡荡、趾高气扬地来到苦水堡。

因时值青黄不接,苦水地方绅士和官员并未大摆宴席为其接风洗尘,并安置住在了堡内的娘娘庙里。县长心不悦气不顺:想我堂堂正正的一县之长,竟然在这苦水堡驿受此冷落,有何颜面可摆?既然让我一时不高兴,我就让他们一辈子不高兴。遂气急败坏地召唤地方官员以及地方绅士,当众宣布省府指令,勒令第二天便要铲除或打掉种植罂粟之果实,以泄私怨。

想这罂粟正是即将成熟之际,苦水又有许多农户以种植罂粟为生计,如果此时断烟,苦水人的主要生计来源就此失去保障,又该发生困苦之难了。地方官员和乡绅均都出面缓和时局,解释说:“苦水一地多以种植罂粟为主,断烟之后会造成民不聊生之况,今年种植的罂粟暂请求宽限收获,明年不在复种罂粟,改种其它作物也就顺理成章了”。县长见苦水人不肯通融贿赂,也就坚决不答应。

当晚,县长和一帮衙役住在了堡内的娘娘庙里,这夜正恰苦水堡人进行农田灌溉计划去皇渠上游引水,城头之上铜锣召集众人一同上渠首引水。县长忽闻铜锣骤然响起,心中大惊,出庙一观看,见城头之上有人头攒动,且个个手握铁锹农具,大骇,误认为苦水人要“暴乱反叛”,吓得屁滚尿流中忙写公文连夜派人去兰州省府报告,要求发兵前往苦水堡血洗镇压反民。

兰州省府总督闻之,不问青红皂白便派遣张熙大人率兵欲前往苦水堡镇压血洗。据民间这样传说:张熙大人在辕门进行调兵遣将之后,正欲坐轿出辕门,忽然辕门起火,火势十分旺盛,大有火势冲天之情形。阻挡住了张熙大人率领的兵马,不能出行。更为奇怪的是在这火海中的辕门之上竟然跣坐一和尚,双手合一,口念偈语,怒而不言。张熙大人见之惊恐万状,忙跪拜而询问:“神僧显灵现身于辕门,实为千古一奇。但神僧面有怒色,并且用火烧辕门之法,是否是与血洗苦水堡一事有关?若有冤假错案,我定当倾力详查。望神僧熄灭辕门之火,待我奏请总督大人,亲自微服私访查明真相,如何?”话语未讫,果见辕门之火渐渐熄灭。而火中跣坐的和尚也不见其踪迹。

后张熙大人奏请总督大人暂不发兵,使苦水堡人避免了一场兵不血刃的灾难。张熙大人遵守诺言又赴苦水堡查明了断烟引起的风波原由。张熙大人责令县长返回县城,不再过问苦水断烟之事。张熙大人又和苦水众人谈起了关于辕门之火一事,苦水众人一口同声齐说火中跣坐的和尚就是渗金佛祖风颠和尚。张熙大人迷惑不解,苦水众人便又带领张熙大人参拜了母子宫、李佛阁,游逛了猪驮山。并听苦水众人讲说了风颠和尚具有传奇色彩的生平事迹。张熙大人才恍然大悟。

据民间又传说:张熙大人在游览苦水堡之时又参观了百子宫。见宫内供奉一女神,旁有无数小孩子相依相偎,张熙大人颇感兴趣地问供奉的原由,苦水众人遂又讲述了送子娘娘的故事。张熙大人听后哈哈大笑:“想我年过半百,至今膝下无子女,不想佛祖让我在苦水堡结一段尘世缘份,现今在这百子宫许个多年的夙愿,以了我之心愿望也”。遂以头发拴住一小男孩子,以示神灵保佑。

张熙大人回到兰州省府,将苦水一行的调查作了详细的汇报,省府总督大人遂批示:“苦水断烟一案,责令平番县长有公报私仇之嫌,念其有悔过自新之意,如若再重蹈覆辙,必严加惩处。而苦水罂粟只许收获一次,明年严禁种植云云”。复过一年之余,张熙大人果真喜得贵子,张熙大人又依诺言第二次来苦水堡偿还愿心。苦水众人出苦水堡,在官员楼(又称关爷楼)之下远迎张熙大人的到来。进城还愿之后,张熙大人对苦水众人情真意切地说:“苦水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杰地灵,我南征北战多年,去过的地方不计其数,但苦水确实是我经历见过的最好地方,我可能与苦水有缘份,苦水是名正言顺的善民佛地啊!”苦水众人趁着张熙大人的雅兴,遂端来笔墨纸砚,请张熙大人当场挥毫书写得“善民佛地”四个大字,后苦水众人将“善民佛地”刻制成巨大匾额,悬挂于苦水堡内钟鼓楼之上,苦水有“善民佛地”之一说便源于此也。

作者简介:苗汀,兰州永登人。曾为北漂一族,曾自主创办《西部大众报》,出版《兰州玫瑰文化丛书》。现为兰州巧姑娘山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开发乡村旅游事业,走创意农业之路,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