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進軍網約車如何將“外賣”與出行完美結合?

2018年1月13日,“美團打車”在南京和上海獲得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消息傳出,廣大網約車用戶十分歡迎,“美團打車”初試打車市場必有優惠,而“外賣”如果與網約車捆綁,無疑方便乘客及市民。

2018年公交、地鐵、出租車以及網約車等出行市場,將由此迎來新一輪洗牌,市民出行也將有更多的選擇。然而,對於眾多網約車司機來說,是短暫的驚喜還是長遠的“利好”,現在還很難定論。早年入職“滴滴平臺”等網約車的車主,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留下來的車主也是“滿腹牢騷”。

2016年3月,優步旗下的首款獨立應用--送餐應用UberEats正式上線,推出動態定價策略,通過經濟槓桿進行市場調節;優步送餐業務,如今已在世界多地超出原有的打車業務量。

2018年初“美團點評”CEO王興稱:2017年“美團點評”交易額達到3600億元,收入達330億元。美團終於實現了扭虧為盈的夢想,而2015年“美團點評”還虧損105.37億元。因此美團有逆水行舟的信心與經驗,在其它打車平臺尚未完全壟斷市場之時,嘗試“外賣”與網約車疊加的互聯網邊際業務延伸。

“美團打車”上線,恰逢滴滴因為提成過高導致車主抱怨;乘客方面因高峰期需要排隊等車,司機素質欠佳等負面因素捲入輿論風波。美團和滴滴一樣,都是用“燒錢”換取用戶及市場份額。除非“美團打車”有別與滴滴的商業模式,創造出全新的公司、司機及乘客三贏經營方式,否則很可能成為滴滴第二。

美團要想戰勝滴滴,首先要解決平臺與車主的利潤分配問題;其次要解決司機派單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第三是如何屏蔽乘客惡意投訴,維護車主利益及尊嚴;第四是解決司機招聘與車主素質的難題。

第二、三個問題,相信滴滴公司也在探索之中,而且,經過數年的實踐,解決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美團如果匆忙上陣,無法解決這些困擾網約車的實際問題;光靠“外賣”、娛樂優惠等“噱頭”,恐怕難以長久立足於網約車行業。

網約車目前的一些死結恐怕並非商業模式能夠解決,比如司機派單及乘客惡意投訴等問題,還需通過高科技手段予以解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傳統經濟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