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三国开篇词》书法单字讲解4完,不可多得!建议收藏!

“壶”:先写两横再写竖,横轻巧,竖粗重,稍左斜。秃宝盖左短右长,左点细长,“亚”字型中十字白横斜竖正,并要掌握好宽度,所以诸小竖直,诸小横斜,左右小竖的距离稍比顶部粗重竖略宽点,注意小横小竖也要写出力度。最后一横平正有力托底,且左短右长以平衡。

浊:“四”是斜的,起笔靠着首点,写成扇面型,三个窟窿大小均等;底横托四竖,左端伸出也可不伸出。小撇轻巧,在“四”左二竖下起笔。横折竖钩,横轻竖重,竖钩稍往左斜。从“虫”中竖与小撇的位置关系看出,小“虫”对于“蜀”是上靠外置的,但也要照顾它与三点水的距离,不可紧挨三点水,即布白要均衡,所以三点水的各点位置关系首先要写准。此类“虫”写法有特点,首竖轻、右斜,横轻折重,横都取斜势,中竖上粗下细取撇意,可连着写下一笔,像写竖提一样。

“酒”先写好三点水,右部意态像酒坛。长横在首点下起笔,不能粗,呈桥型。左竖起笔位置很重要,不能离横太近,看好它与三点水的位置关系;长度写至与三点水底端平齐;其形态很重要,整体有点点左斜还有点呈形。注意酒坛的宽度,右竖粗重、垂直,比左竖长。坛脖子两竖左轻右重,笔法各不相同。里头三横靠左,间距相等,最后一横压平点。酒坛下部看起来在长横下偏左。

“喜”像一座宝塔,一层一层堆砌,,但不能像大红喜字,机械地层叠,否则无味。先写两横再写竖,因为竖是穿横而过;横稍抗肩,竖为粗头竖,稍左斜。上“口”斜,与横大致一般宽度。长横不粗,呈桥形,注意长度。左点轻、直,在左竖下起笔;右点在右竖下起笔,撇点,撇尾达中心线。下“口”如磐石敦实、有力,与上“口”相比,请注意其笔法的不一样;下“口”横折、底横更坚强有力,底横笔意为在斜势中尽力下压,并要探出竖外,否则会觉得少一块垫底的东西。注意:下“口”左竖在左点的垂直线上,当然,起笔是在垂直线左侧,然后往右斜。

“相”:“木”不宜小,“目”不宜大,左斜右正。所以,首横左伸,粗、斜;竖相对细,探出横较多,可垂露也可钩,置横右端。粗撇,挨着竖出,注意长度。“目”注意与“木”的相对位置(高低和距离)。

“逢”不太好写,注意以下几点:1.撇、捺角度。撇陡斜点,反捺平点并呈下弯状。2.撇、捺交点。交点不宜太靠上,即偏左点。3.“丰”左靠,其竖与上面交点对正;三横相比,一横短,二横稍长,三横较长,注意三横各自的起笔和笔法。4.走之与右部不要靠得太近(因“丰”右边很空,走之与“丰”间有一定空白,才能有平衡感。——居士注释)。5.注意平捺起刀位置,约在第三横右端下。(平捺过长,“丰”右边更空,难看——居士注释)

“古”:横较长,位置居中;中竖高扬,垂直而下,到下端往左一带。“口”为扁口,如磐石;左竖靠中竖近点(注意中竖并不是从口中间通过),细、右斜;右竖粗、左斜。注意“口”与长横的距离,其间留白与“口”内的留白要均衡协调。不可忽视“口”的小节:1. 左竖下端露出小尖。2底横托右竖在右端露出一角。(两小节,试试忽视其中一个,看看效果有何变化。居士注释)

课堂补充:

1、“樵”:下四点是点睛之笔,头三点,一点比一点高,最后一点放低;“木”旁右点是从竖里“种”出来的,而不是挂着的。

2、“春”:三横都不长,第二横比第一横短,第三横最长,但第二横不是在第一横的下方居中位置,而是靠左;“日”部在下,折法有异,即不耸肩——这是在字下部的横折的普遍规律,如“昌”,其上、下之横折法度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其区别。

上“夕”小,下“夕”大,前三撇收,最后一撇放。第一撇粗短,起笔同下“夕”的第一撇,只不过把锋藏起来。注意横折撇的起笔,相对于撇的位置不要低了;另外,横虽一带而过,但折法仍严谨,要做到上提笔顿笔而折再撇。上“夕”之点嵌两撇间,下“夕”之点挡住上面的撇,以求其变。两“夕”靠紧,不可散,并注意两“夕”的位置关系。最后要注意整个字的斜度,即要掌握撇的方向。

竖,上粗下细,尾部垂露,长度探之中线。左点靠下,右点放平。注意右点与竖的距离,才能使撇的角度准确。

诸横间距相等,竖钩垂直,钩长点、平点,此处仍然为跪笔弹锋写法。注意第一横右段比左段稍稍长点,以及最后三横的起笔和形态,最后一横比倒数第三横略长。

注意所有横的斜度较大(抗肩)且角度一致,包括“日”的三横。第二横左伸右敛,既活泼也以让右。右耳较大,折撇与下耳朵的夹角呈90度,甚至大于90度角。长竖垂直有力,无粗细变化,末端似垂露似悬针。

“付”:两竖之间的距离和横的位置关系到此字结构的成败。注意以下几点:1、撇重,竖在撇的中下部起笔,虚接,注意头部和整竖的状态,还要注意上细下粗,垂露收笔。2、长横位置较低、抗肩小,左端似插单人旁撇竖形成的角中,注意横往右伸展,不能过短。3、竖钩长,上下长出单人旁,探出横较多,要直(要说斜的话,有千分之二右斜),掌握好与左竖的距离,钩要往左上钩,不要太平。4、点不要太平,在两竖中间,均衡分割两竖间空白,还在钩的仰视关照位置,所以各笔之间的关系要准。

竹字头的写法:左低右高;短尖横在撇的下部,都取斜势,在一条斜线上;左右两点有别,右点收笔往左带,一以化板,二以顺势(写下一笔)。

“天”两横抗肩大,撇高捺低,撇起笔在横中偏左位置,撇似竖撇,下部要往左拐。

“笑”结构的关键:“天”首横并不是在竹字头的正下方,而是在偏左的位置,要看好起笔位置。

“言”:点在横的右端,首横左伸,所有横抗肩较大,以点画一垂直线,下面笔画在其左边,不能跨越垂直线到右边来。

“炎”:上“火”上长下短,即三点聚拢在瞥的中下位置;下“火”上短下长,两点及捺聚拢在撇的中上位置,捺头埋在撇中(在撇里起笔)。所以,上“火”之撇高扬,下部短,最后一点写平点,不要下垂,以让下“火”。注意两“火”的位置关系,上下“火”首点在一竖线上,撇的上部也基本在一竖线上。最后注意“言”与“炎”的距离和上下位置关系。

注意三点:1、现代人写“中”喜竖往下伸长,其实欧阳询的不太长。(居士观察:竖长度分布大约是:上伸四分之一,两横间四分之一,下伸二分之一)

2、横折,横后提笔顿笔折不用往上提。

3、中竖居中(此字田老师写的有点靠右了),收笔为小垂露(介于垂露和悬针间的笔法)。

希望小编的分享对喜欢书法的朋友有所帮助,喜欢记得点关注!还有其它经常文章分享!

图文来自网络有侵权,第一时间联系作者修改或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