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待恐怖片的态度,与勇气无关,和脑洞有关

作为小说或者影视作品的一种类型,恐怖片、惊悚片,绝对长盛不衰。大多数情况下,它不能和主流的励志片、青春片、古装仙侠、家庭情感片、科幻片、悬疑探险片在常看榜上媲美,但它绝对是小众粉丝的专宠。

正因为产量不多,所以凡是看过恐怖片、惊悚片的人,基本上看的都还是经典,你可能记不住几个不恐怖的片子,但一定能记住几个恐怖片的名字,这也许是不想再看到它的本能反应。

对待恐怖片,以下心理活动恐怕很常见,请自己对号入座:

1、惊声尖叫,逃跑。这种人刚听到要看恐怖片,立刻反对,反对不成,立刻逃跑。选节目绝不碰这个类型。音乐一响,饭碗都端不住了。就算出来个人体模型,自己都能颤抖半天。主角什么动作都没做,摆个Pose,自己就吓晕了。



《午夜凶铃》,典型的不能独自待着的片子。一点血腥和暴力的情节没有,心里压力巨大,没有陪连灯都不敢关了。放心吧,你的手机已经静音,你让它再打啊?贞子很冤枉,我只是爬一爬,看你一眼,你就吓得晕过去。到了第四部,怨气转成了病毒,神秘的东西变得现实,就更不恐怖了。

2、躲在别人背后,偷看。还残留着一丝勇气的人就这样,一定要有人陪着看,特殊内容立刻藏起来,还要继续看。难道恐怖之气能够穿透电视,你想找个人肉垫子吗?而且是全程这样看,一个人什么都不敢看,有人就什么都敢看。



《咒怨》,这个小朋友才是真的火了。其实给小朋友画这么重的底妆不好吧?这个片子没有血腥,就是异常的心里恐怖,在房子外面都没事,凡是进入房子都有事,总之,看了之后,就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了。

3、关键时刻蒙眼睛,偷瞄。这些人勇气正常多了,看着看着,遇到特殊疯狂时刻才突然“嗷”一声,赶紧蒙眼睛,完了还横个剪刀手,露出眼睛偷瞄两下。镜头一过,又开始泰然自若,轻松享受。绝不放过一个镜头,也减少视觉刺激的记忆,你可以说他看完了这部片子,只不过有些部分有点虚光。



《死神来了》,大多数镜头没什么刺激,只有接二连三地突然死亡,并且死的很离奇。让你见识有多少种死法,死神永生,死神永远有绝招。片子就想用恐怖的死相震惊你,你一个剪刀手都掩盖了,到底还有什么值得看呢?

4、呆若木鸡,后背发凉。他在静静地看片子,即使遇到让人紧张到不敢呼吸的情节,他依然可以继续吃着爆米花,喝口啤酒。实际是,他背后的凉汗冒了一层一层,白毛都长了一茬一茬的了。这种人知道自己害怕,却能够控制住表面,害怕不形于色。这说明耐力和控制力拔高了他的恐怖阈值。



《杀人矩阵》,在每一个矩阵的尝试中都充满杀机,无法抵抗的、急速的凶器让人绷住了神经。这种迷茫无助、这种不可预测、突然而至的死亡,让人瞬间呆掉,然后后背发凉。

5、聚精会神,兴奋。怎么说呢,恐怖片、惊悚片,在我们这种人眼里是当做技术片来看待的。残肢断臂?模型不要做的太假;满屋血迹?这哪个助理撒的,还有没有点常规痕迹;恐怖音乐、灯光发暗?能不能快进,这哪里恐怖;长发敷面、白衣长甲?来,你伸个手看看,看得见才怪。



《小岛惊魂 》,推荐这部片子,想压抑一下将恐怖片当喜剧片看的人。这个片子起初母子三人惊慌害怕,不明白屋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总是很诡异。直到结局,才发现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恐惧来源于他们自身,看完挺让人心疼。



在我们眼里,《午夜凶铃》这种只靠气氛杀人的缺少太多看点,《死神来了》套路太多,《杀人矩阵》应该奔科幻片,《异形》的牙齿口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像人,还有什么意思呢?《惊声尖叫》都得变成《惊声尖笑》。

每个人对待视觉元素、听觉元素,或者情节故事,都有不同的敏感度,可能不害怕血淋淋的暴杀场面,但可能害怕静止不动的僵尸,可能不害怕外星球上张牙舞爪的大虫子,却可能害怕阴阴暗暗中的小蜘蛛。

这些害怕和勇气无关,和你内心天生的敏感度、生理的肾上腺素、后天的经历、脑洞深度才有关系。什么都不害怕的人很少,但你经历越多,想的越开,脑洞越深厚,你也就不会被简单的虚构场景惊吓到。



别人尖叫不断,你大可以打个瞌睡,继续琢磨剧情发展,顺便细看演员的表情、情绪是否到位,杀人动机是否充分,结局是否过瘾。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恐怖片?难道是《沙海》中的那堆胳膊腿的包裹,那些冬眠的异形人,那些被虫子咬过产生幻觉而后死亡的人?欢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