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一条河引来万桶“金”

蓝天白云映照下的嘉陵江蓬安段月亮岛景观

柔美的嘉陵江缓缓流过周子古镇(资料图)

生态发展,牛鹭偕居(资料图)

霞光万道映故城(资料图)

●通过治理, 嘉陵江蓬安段主要支流清溪河基本实现了“河畅、 水清、岸绿”

●嘉陵江水质改善,吸引投资36.45亿,打造嘉陵江相如故里旅游度假区

劈穿秦岭的嘉陵江从北向南一路蜿蜒而来,进入四川盆地中部的蓬安后,突然变得柔软、空灵起来,如同少女的玉臂,将蓬安县轻轻揽入怀中。

这是一条生命之江、文化之江。她用永不停歇的流淌,滋养出蓬安大地的丰饶和俊秀,孕育着绵长的历史文化和城市文脉,也哺育着世世代代的蓬安儿女。

嘉陵江美,美在江水。

谁曾想到,嘉陵江蓬安段几条支流曾经一度“重病”,让其不堪重负。“彻底治理支流河段,还嘉陵江一江碧水”,这是蓬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定决心,也是蓬安儿女一份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污染 清溪河变“黑水河”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嘉陵江蓬安段主要支流清溪河水质频频拉响警报。

20世纪90年代,清溪河城市段污染严重。一条宽30多米、长约近10公里,呈黑褐色的污染带漂浮于清溪河上。

该河段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超标,挥发酚年排放量超标, 氰化物年排放量超标,其他重金属年排放量超标,悬浮物年排放量超标……随之而来的是,鱼类数量和种群锐减,清溪河“病了”,嘉陵江的生态环境因此遭到破坏。

不忍看,“清溪”变“黑河”。一场再现清澈的治污行动拉开了大幕。

治理 融入生态治河理念

一项项紧锣密鼓的措施扎紧了污染源的口子, 一座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扼住了污染的源头。蓬安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以及河舒工业园区、 乡镇近10座污水处理厂相继“上岗”,日处理能力超过20万吨, 年削减化学需氧量约1.5万吨。2014年,徐家、河舒、金溪、兴旺等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开始着手启动。

与此同时, 蓬安在嘉陵江蓬安段流域水质改善方面以“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实行流域治理,通过挂牌督办、停产治理、行政处罚等手段,对流域内违法排污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先后关闭了重点污染企业6家。 尤其是在清溪河(含木桥河)治理过程中,结合当前生态治河的理念,在满足城市行洪排涝、河道灌溉及防汛抢险等功能前提下,以水为设计元素,结合不同的功能需求,打造多样性的水生态及丰富水岸景观空间。

通过两岸护砌、绿化、生态景观以及部分截污等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了整治河段的“河畅、水清、岸绿”。

远景 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昔日“遍体鳞伤”的清溪河,如今已重现生机。

宽阔的道路两旁矗立着许多银杏树,横跨河道的3座桥梁、曲折蜿蜒的景观走廊和防洪堤坝在绿树青草间交错纵横……人们伫立河畔凭栏远望,或沿河怡然散步,清风徐来,碧波荡漾,温婉流淌。

清溪河治理换来嘉陵江蓬安段的清澈干净。各种鱼类、鸟类纷纷回归栖息繁衍。一江碧水、 水鸟翔集……处处可见人与自然悠然相处的和谐景象, 见证着嘉陵江的变迁。

与此美景相印证的, 是一组组权威的监测数据。 今天的嘉陵江蓬安段水质类别为Ⅱ类, 河流整体水质和各断面水质状况皆为优,水质清洁、稳定。

正是这一江清水, 蓬安吸引了四川中大集团, 该集团去年与蓬安县政府签订总投资额36.45亿元打造嘉陵江相如故里旅游度假区项目的战略协议。协议中,将围绕嘉陵江“一环、一带、五片区”的功能结构,综合开发18平方公里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景区。几年后,蓬安将成为省级旅游集散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中国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品牌高地。

在一江碧水的映照下,蓬安,已经开启了“绿色”未来的崭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