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科创板:从监管层对外回应可以窥见的政策“天机”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随后,证监会和上交所也均就此安排作出回应。而从回应中可以窥见科创板设立的目的以及部分制度安排的政策“天机”。

目的

关键词:促进、弥补

1、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

证监会表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

上交所也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对于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完善市场,弥补短板

证监会表示,设立科创板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安排。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

上交所也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上交所发挥市场功能,弥补制度短板,增强包容性提供至关重要的突破口和实现路径。

解读:除了国家层面和“两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外,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设立科创板有助于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特别是对上交所来说。

说到科创板,自然会让人想到此前搁浅的战略新兴板。在规划战略新兴板时就已提到过这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不难理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A股市场发行制度等原因,国内科技类公司更多的选择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境内市场缺少一个如纳斯达克那样与之适应的板块。而与此同时,一些海外的中概股公司,想回归境内资本市场也没有承接的平台。

特别是上交所更缺少这样一个板块,毕竟深交所有创业板,而新三板又在北京。一直以来,投资者对上交所的主观印象都是大盘蓝筹股市场。为此,上交所也很是苦恼,近两三年来,该所不断通过各种途径输出“新主板”、“新蓝筹”,欢迎新经济企业来上市的新定位,“603”开头的不少上市公司都是新经济、科创型企业。

虽然基于种种原因,战略新兴板最后未能成行,但在另一个市场,上海股交中心对尚处于成长期,业绩未能释放的科创企业开了一个“口子”。2015年底,科创板在上海股交中心设立,目前挂牌企业已有200家。值得一提的是,该板块的挂牌审核就是采用注册制。同时,由于它是场外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参与度有限。

事实上,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采用注册制,无论是从政策、制度上,还是经验、准备工作方面,应该说都是有一定基础的。

定位

关键词:增量、差异化

证监会表示,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将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做出更为妥善的差异化安排,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上交所更为明确地表示,科创板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并在该板块内进行注册制试点。

解读:科创板是在沪市现有主板市场外新设的板块,像创业板与深市主板的关系。但它与创业板不同,它是注册制的。与新三板和股交中心的科创板也不一样,它是公开发行并上市的。

除注册制外,发行上市条件中,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会与公开市场其他板块存在差异,体现“包容性”、“适应性”。

一直以来,A股上市有两项硬性规定:一是规定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并且总盈利金额必须达到3000万;二是必须同股同权。业内普遍认为,这两项硬性规定将在科创板得到灵活处理。

参考上海股交中心目前科创板的企业挂牌条件,其突出科技、创新元素。首先参照关于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有关认定标准,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直接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占比、高新技术产值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自主知识产权情况以及是否具有”的特征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根据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设置差异化的挂牌条件,对初创期企业强调其科技创新含量,对成长期企业强调其成长性,对成长后期的企业引入一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市值等财务指标50 万元以上,比新三板要低。

此外,配套措施,包括交易、退市、中介责任等方面较现有主板和也大概率有所差异,譬如,上海股交中心科创板股票的单日涨跌幅度是

进度

关键词:完善规则,稳妥推进

证监会表示,将和上交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紧完善科创板的相关制度规则安排,特别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握好试点的力度和节奏。同时,继续推动长期增量资金入市,严厉打击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上交所称,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工作方案、各项规则以及配套制度,完成相关技术系统开发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顺利落地。

解读:从上文表述中,科创板还处于研究制定方案,以及技术系统开发阶段,稳妥推进,方案中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为重视,将借鉴国际好的经验。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