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这两所小学,有了“课后服务”

对于一个孩子上小学、夫妻俩都上班的家庭来说,接送孩子往往要遇到这样的难题:

●老人家负责接送:平时还可以,刮风下雨比较困难。

●让孩子走路上学,路上复杂的车况又让人担心。

●孩子放学比家长下班时间早,送去托管班,孩子究竟做啥心里也没底。

●没办法,只好自己请假接送孩子。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今年3月份,福建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我们来看看福州两所学校的做法:

福建师大附小

经过向全校师生的摸底调查后,福建师大附小今年9月17日开始,开设了27个普惠性班级:

放学后,学生们可以在阅读区自主阅读;

四点半自习的铃声响起来之后,学生们就回到指定的自习教室,在老师的陪护下独立完成作业。

福建师大附小也因此成为福州市第一所开设课后服务的学校。

师大附小从福建师大文学院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分配到普惠性班级中看护、陪伴、管理学生们。

一个班三十个孩子,一个班配备一个看护老师,三个班一个小队,再配一名小队的管理员,形成四个人一个小队的包干制管理模式,福建师大附小课后延时服务普惠性班级开展起来了。

为了满足一些有特长的孩子的需要,学校还在四点半课堂增设了四门特长班:合唱、田径、篮球、英语戏剧社。

福州群众路小学

同样在每天下午的课后时间,福州市群众路小学课后体育兴趣班也正式开始。

从今年9月25日起,福州市群众路小学四点半课堂采用体育兴趣班的形式开展。而在之前,关于四点半课堂如何开展,福州市群众路小学花了不少时间进行研究,征求父母的意见。

调查中,学校发现,由于现在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学生身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许多学生家长都希望学校能够在课后开展体育锻炼的兴趣班。

不过,具体怎么上?由谁来上?又成了新的难题。

学校老师每天的课程是排满的,到了傍晚已经非常疲惫。为此,群众路小学聘请了专业的教练对孩子进行指导,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三个专业教练,一位协管老师。

作为许多体育项目的基础,体适能训练第一次被引入到学校来。不仅如此,四点半课堂还引进羽毛球、乒乓球、击剑等五个体育项目。

这样的“课后服务”,大家感觉如何?点击视频,观看《新闻启示录》专题报道《“课后服务”如何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