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最具爆发力六大黑马

鹏鼎控股:三季度净利润率提升显著 四季度展望超预期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樊志远日期:2018-11-02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018年三季度业绩:三季度单季营收77.87亿元,同比增长28.97%,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9.75%;前三季度营收172.67亿元,同比增长28.55%,净利润15.62亿元,同比增长85.06%,业绩处于预告上限。

经营分析

三季度备货苹果新机,盈利能力改善非常显著:公司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率提升十分显著,超越去年四季度的9.36%,达到14.5%,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苹果新机备货,公司增加了新的料号,原有供货份额也有所提升,SLP类载板产品毛利率提升明显,去年供货占比较小,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供货占比提升明显,已成为主力供应商,再加上内部改善,自动化能力加强,合格率提升,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季度展望超预期,有望继续受益智能手机FPC及SLP盛宴:公司预告全年业绩25.6-28.6亿元,同比增长40.2~56.6%,按照中值测算,四季度单季利润11.5亿元,超过三季度。FPC优势明显,苹果青睐有加,在手机中不断增加FPC的用量,2017年iPhoeX中采用FPC数量达到了20片以上,成本超过40美元,2018年iPhoeXSMAX又增加了新的用量,成本超过60美元。未来三年,苹果手机有望陆续推出后置三摄、搭载AR/VR功能、支持5G等创新技术,对FPC的用量将进一步增加。SLP类载板方面,苹果2017年首次采用,今年iPhoeXSMAX用量增加到了3片,未来还有望增加,预计iPhoeXSMAX软板+SLP类载板,单机价值量超过80美元。公司是苹果的主力供应商,未来将继续受益新机的技术创新。

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积极拓展新客户及新领域:公司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今年在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人员却没有增加,淮安新工厂被大客户评价为电路板领域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产线,未来有望继续实施“机器换人”,减员增效。公司拥有苹果、谷歌、亚马逊、CISCO、Facebook等国际大客户,并不断开拓新客户,拓展新领域,公司已经与华为展开全面合作,FPC及SLP产品有望在华为的高端机上取得突破,此外,公司还在积极拓展5G领域(基站、智能终端、IOT设备)、汽车FPC领域等,COF项目也将于明年达产,具有较好的增长动能。

投资建议

我们上调2018年净利润至27.46亿元,预测2018/2019/2020年EPS分别为1.18/1.39/1.75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16.6、14.2及11.3倍,“买入”评级。

风险

苹果新机销量不达预期,订单下修及降价风险。

威孚高科:安全边际明显 龙头地位稳固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刘洋日期:2018-11-02

事件:公司公布2018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8.6亿元,yoy+4.6%;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yoy+10.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yoy+3.6%;实现归母净利润5.1亿元,yoy-3.4%。

收入强劲增长,龙头地位保持稳固。2018年三季度,重卡全行业销量实现22.5万台,受制于因去年同期治超治限政策刺激催生的销量高基数,以及下半年环保治理,冻土停工等因素影响,同比降幅达21%。公司作为柴油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市场出清的下行周期,龙头地位稳固,车用共轨高压泵、进气增压器等产品市占率稳中有升,同时在加强非重卡领域市场的拓展,营业收入实现逆势增长。

毛利率短期承压,费用率控制良好,股市下跌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公司2018年三季度毛利率21%,较2017年同期下降了4.7个百分点,我们判断主要系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对公司长期经营或不构成持续扰动;三费率合计14.9%,较去年同期15.7%稳中略降。此外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上柴股份(600841)、天奇股份(002009)股票,受A股行情持续下跌的影响,在3季度形成损失合计约0.9亿元,受此影响其他综合收益较年初减少约0.8亿元。

公司经营风险较低,安全边际明显,商用车销量回暖有望向上修复估值。公司销售商品的现金回款率近3年均维持在85%以上,2018Q3单季回款率达到93.6%,账面现金23亿,上市15年以来仅2007年、2015年2年重卡市场严重低迷时期,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考虑公司虽然主要布局内燃机产品,但是在大客运、大货运、大农业领域,未来较长周期内新能源难以对内燃机进行取代。伴随2019年投资基建开工,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市场回暖,公司目前估值6倍,有望向上修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28.2亿元、29.2亿元、31.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79元、2.90元、3.12元,对应估值6倍、6倍、5倍。鉴于公司经营稳健,龙头地位牢固,估值相对优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重卡销量或持续低于预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风险。

金地集团:三季度业绩大幅释放 净负债率有所提升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胡华如日期:2018-11-02

业绩总结: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5.1亿元,同比增长60.3%;实现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131.2%,加权平均ROE为12.4%,同比提升了6.3个百分点。

三季度营收业绩双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幅大于收入增幅主要因为:1)项目结算量价齐升,一方面下半年来结算量大幅增长,第三季度贡献了较多利润,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4.0亿元,同比增长124.4%,环比增长124.0%,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55.3%,环比增长155.2%;另一方面,随着项目结算单价的增长,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至41.4%,并较上半年提升了3.6个百分点。2)期间费用率逐步改善,前三季度销售费率从去年同期的2.7%下降到1.8%,管理费用率从去年同的8.5%下降到6.5%。3)前三季度,联合营企业带来的投资收益1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4.3%,公司少数股东损益23.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56.4%。

三季度销售持续回暖,积极扩充土地储备。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累计销售金额1060.9亿元,同比上升3.4%;累计销售面积580.1万平,同比上升3.8%。从单季度销售情况来看,三季度实现销售额430.2亿元,同比增长33.3%,而公司一、二单季度销售额为负增长,三季度单季销售单价21026元每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19.8%,显著高于一、二季度,公司下半年来高价盘推盘力度显著,销售增速亮眼,公司10-11月计划推盘量为52个项目,我们预计全年销售目标可期。拿地方面公司继续保持积极态势,前三季度拿地61幅,新增土地储备约67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676亿元。

净负债率维持在高位,整体融资成本可控。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0.9%,同比分别上升了5.9个百分点,公司净负债率为70.5%,比上年同期上升25.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末降低了4.2个百分点。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对短期负债的覆盖率为253.2%,短期偿债压力较小。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2.14元、2.69元、3.15元,对应PE为4.0倍、3.2倍、2.7倍。考虑到公司毛利率明显提升、安全性依然良好,给予公司2018年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10.7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管理费率或进一步提升,全年销售及业绩释放或低于预期等。

隆基股份:存货减值拖累短期业绩 经营数据显底部特征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姚遥,张帅日期:2018-11-02

业绩简评

隆基股份2018年1-9月实现收入146.7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24.5%,其中Q3单季收入46.7亿元,环比下降28.5%,单季净利润3.84亿元,环比下降49.7%,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存货减值拖累业绩,净利率水平呈现景气底部特征:受到众所周知的531政策影响,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从今年6月开始全面陷入量价齐跌局面,8、9月需求温和复苏,但仍难以扭转光伏制造企业Q3业绩普遍同环比大幅下降的结果。因终端需求急冻和产能惯性而不可避免推高的库存水平,叠加短期内产品价格的快速下跌,令公司Q3单季产生近2.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占当季收入比重达5.5%,严重拖累业绩,令当季扣除投资收益的净利率水平环比Q2下跌6pct至5.2%。根据行业历史经验,并考虑到目前光伏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差异,我们认为这一单季度净利率水平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其产生的背景来看,都已经呈现出一定的景气底部特征。

优势产品结构支撑毛利率,硅料新产能大规模投产有利硅片盈利能力复苏:尽管报告期内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但公司Q3单季综合毛利率环比仅下滑1.7pct至21.3%,我们认为这与公司优势的产品结构(高功率PERC单晶组件比例高)、以及由研发投入持续转化的非硅成本下降密切相关。近期,作为公司成本端的硅料环节大量低成本新产能逐步投产,未来一年内,硅料新产能释放将远快于硅片环节(与今年情况正好相反),这将进一步有助于硅片环节的盈利能力复苏。

2019年海外市场增长提速,全球需求有望重回20%增速:在部分日照条件优异而化石能源资源匮乏地区,光伏已是成本最低的电源。今年因中国的政策调整,光伏安装成本直降20%以上,再叠加欧洲MIP政策的取消,基于中国内需基本持平的假设,我们预计2019年全球光伏需求有望达115GW,增速重回20%以上。公司组件出口占比近年迅速提升,有望直接受益。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18~2020E年净利润分别为24、31、4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8,1.13,1.46元,目前股价对应15、11、9倍PE。

经过此轮行业景气调整,光伏需求空间将更快释放,公司优势地位也将得到加强,长期看好公司的逻辑依然扎实,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供给释放叠加终端需求淡季导致产品降价幅度超预期;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进一步收紧。

南方航空:旺季RASK稳定增长 扣汇利润总额小幅提升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苏宝亮日期:2018-11-02

业绩简评

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1088.9亿,同增13.3%,归母净利润41.8亿,同降40.8%,扣非归母净利润36.6亿元,同降44.1%;Q3单季营收413.3亿,同增15.4%,归母净利润20.4亿,同降52.4%,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暑运需求旺盛,高运力投放下收益水平增长仍加速: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公司飞机引进速度加快,2017H2和2018H1分别净引进37和32架,2017H1仅为15架,通过增加航线投放和提高原有时刻执行率,公司ASK增速提升。Q3单季整体ASK同增12.2%(国内11.1%/国际14.5%),2017年同期同增8.9%。受益于暑运旺盛的航空需求,Q3单季公司整体RPK同增13.9%(国内13.3%/15.1%),整体客座率同增1.3pct。收益水平方面,包含燃油附加费影响,我们测算Q3单季整体座公里收益同增约3.0%,虽然运力投放速度较快,但RASK仍稳定增长,供需景气度持续向上。不过目前公司为北京新机场储备运力,2018H2/2019年计划净引进54/76架飞机,运力引进速度依旧较快,短期飞机投向问题存在,预计RASK增速将下降。

油价汇率利空明显:Q3单季营业成本同增21.2%,毛利率17.7%,在Q3单季航空煤油出厂价同增39.7%的背景下,毛利率同降3.9pct,预计航油成本是主要拉低因素。另外Q3单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4.0%,造成Q3单季产生汇兑损失20.1亿,去年同期为汇兑收益12.5亿,成为本季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扣除汇兑,公司Q3单季利润总额同增1.8%。

南航定增联手春秋:南航定增15.78亿股完成,春秋航空成为其第五大股东,持股占比1.63%。对于南航,引入春秋将推动进一步激发资本活力,改善其资产结构。双方的合作预计集中在低成本航空层面,挖掘新的增长点。

全力进军北京新机场:南航已经加快飞机引进,着手准备北京新机场布局。预计南航将获得新机场40%的时刻,大幅改善南航在北京市场的地位,外加广州T2航站楼,形成双轮驱动,市场培育完成后,若航油和汇率利空缩窄,南航将拥有巨大的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

南方航空机队规模及时刻市占率国内领先,在国内次一线市场及国际东南亚大洋洲市场优势显著;增发联手春秋,手握白云T2和北京新机场机遇,期待放量后,实现高速发展。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32/0.62/0.91元,对应PE分别为18/10/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人民币贬值超预期,北京新机场发展慢于预期,油价上涨超预期。

九州通: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性现金流改善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陈博日期:2018-11-02

事件。近日,公司公告了2018年三季报。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7.46亿元,同比增长17.05%;实现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下降19.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84亿元,同比增长23.20%,实现EPS0.42元。2018年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2.97亿元,同比增长16.82%;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44.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30.50%。

经营性净现金流转正,扣非利润增速提升。

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9亿元,由负转正,主要是因为公司今年加大应收款清收及提高收现比所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公司汉阳地块旧城改建项目获得政府征收补偿款5.27亿元扣除成本后计入当期资产处置收益所致,导致公司上年同期非经常损益金额大幅增加所致。公司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提升,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大幅增长,今年影响减弱。

医疗器械、计生用品高速增长。

2018年前三季度,分产品看,公司西药、中成药业务实现收入504.07亿元,同比增长14.13%,相比上半年增速略有提升;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业务实现收入24.22亿元,同比增长18.08%,相比上半年增速提升近2个百分点;医疗器械与计生用品业务实现收入78.47亿元,同比增长61.17%,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公司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板块业务实现收入29.39亿元,同比下降8.37%,主要是因为消费品事业部调整产品结构所致。

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销售费用有所提升。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8.15%,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基本维持稳定;销售费用率为3.20%,同比提升0.22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公司销售规模扩大及销售渠道下沉终端导致人工成本、运杂费、租赁费用等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率2.11%,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96%,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76.22/1033.94/1214.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1/16.25/19.38亿元,EPS分别为0.71/0.87/1.03元,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21.69/17.90/15.01倍。公司现金流情况改善,收入增速远高于行业增速,受益于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结合公司业绩增速以及行业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18年26-28倍PE,公司股价合理区间为18.46-19.88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行业政策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