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招「摔倒式炫富」,看醫護摔出新高度!

炫晚了嗎?不過,這才是真正的炫“富”~

來源丨 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市婦幼保健院

最近

網上流行摔倒風

妙齡女子

威武壯士

紛紛曬出“狗啃shi”尬圖

丟skr人了

然鵝

這是什麼時尚?

原來,

這是一場由俄羅斯名模發起的

“Falling stars”挑戰,

在Instagram等社交平臺流行。

表面上看,摔倒動作很狼狽,

其實重點在散落的都是各種品牌貨。

這哪是秀摔倒,明明是炫富嘛!

短短几天,

摔倒式炫富的話題在社交媒體刷屏了,

引發網友跟風模仿

炫富挑戰的新意義在於

拿出底氣,炫出實力

炫出真正的正能量!

醫護人員出鏡了!

且看他們如何“摔”出各種絕技

這,才是真正的“炫富”!

01

“炫富”地點:心血管內科

“炫富”科室:心血管內科主任

“炫富”物品:封堵器、穿刺鞘、導管、輸送系統、血管造影機、造影機、麻醉機、除顫儀、心臟超聲、監護儀

心血管疾病病情兇險、變化迅速。

一根小導管直通心臟祛“心病”,他們是成為成百上千患兒的“救心俠”;為給患兒“修心”,醫生們身著30多斤重鉛衣做手術,一臺手術接受的輻射量相當於拍2000次X光片。

一場手術結束,汗水早已溼透手術衣,他們無怨無悔。

02

“炫富”地點:急診科

“炫富”科室:急診科醫生

“炫富”物品:移動式心電監護儀、靜脈微量泵、便攜式轉運吸痰器、除顫儀、兒童轉運呼吸機、恆溫儀、嬰兒輻射臺、心電圖機、多功能監護儀、轉運床、插管車、氧枕、頸託、醫用固定帶、轉運插管箱、急救藥箱、外科轉運箱

分診、搶救、除顫、心肺復甦……急診不斷、險情頻發。

5分鐘內要完成吸痰,吸氧,打通靜脈通道,進行病情評估。在這裡,48名醫護人員24小時守候,時刻與死神賽跑。

03

“炫富”地點: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炫富”科室:普外科醫生

“炫富”物品:各種教材及教具

一名醫學生至少經歷10年培養,才能成為一名基本稱職的醫生。

而要成為一名優秀醫生,“上崗”之後還需要終生學習。別人在逛街,他們在寫論文,別人在旅遊,他們在跑學術會。每一次進階,都是十年嘔心瀝血。他們深知,只有經過嚴格訓練,才有資格做患兒的守護天使。

04

“炫富”地點:骨科

“炫富”科室:骨科醫生

“炫富”物品:甲勾,點狀復位鉗,咬骨剪,鷹嘴咬骨鉗,骨撬板,髓核鉗,骨刀,刮匙,錘子,老虎鉗,彎針器,布巾鉗,皮膚拉勾,鑷子、C形臂、B超機

據說骨科醫生都是“高富帥”,多少妹子哭著喊著崴腳求偶遇。

鉗子、錘子、眼花繚亂的手術器械,這乍看還以為到了木工師傅家。骨科醫生和木工還真有相似之處,他們對每一寸骨頭的特性都瞭然於胸,為患者少遭罪,早康復,在手術檯上“精雕細琢”。

05

“炫富”地點:LDRP(家庭化產房)

“炫富”科室:家庭化產房護士

“炫富”物品:家庭化產床(病床、產床一體化)、導樂儀、嬰兒電子秤、喉鏡、注射泵、胎心監護儀、無影燈、多普勒、霧化機、吸痰器、分娩球、輸液泵、醫用臭氧消毒機、嬰兒復甦臺

家人陪產、準爸爸親手剪臍帶,生完不挪窩,17間溫馨的“LDRP家庭化產房”內,首席助產士、巡迴護士和醫生為產婦做“一對一”陪伴分娩,為母嬰安全護航。

至今,已有近600名寶寶在這裡呱呱落地。

06

“炫富”地點:新生兒轉運車

“炫富”科室:新生兒內科醫護

“炫富”物品:呼吸機、輸液豎泵、輸液橫泵、多功能監護儀、T組合嬰兒復甦器、轉運暖箱、溼化器、空氧混合儀、負壓吸引器、復甦氣囊、氣管插管套包、遠程會診系統

湖北省這臺唯一的新生兒重症監護轉運車,已安全轉運400多名外地危重患兒,最輕寶寶只有550克。精選8名醫生、42名護士,個個身懷“救命絕活”和獨到經驗。

為了小寶寶們生的希望,醫護人員們數十年如一日,甘當“溫箱邊的守望者”。

07

“炫富”地點:耳鼻喉科

“炫富”科室:耳鼻喉科醫生

“炫富”物品:食道鏡及鉗、支氣管鏡及鉗、常見異物

瓜子、花生、螺絲、彈珠、紐扣……孩子們吞入的東西五花八門。他們每年要救回約700個瀕臨窒息的孩子。

看管好孩子,避免異物卡喉,防患於未然,是他們對家長最深切的願望。

08

“炫富”地點:血液腫瘤科

“炫富”科室:血液腫瘤科護士

“炫富”物品:PICC穿刺包、PICC維護包 、IV3000敷貼、PICC超導儀、PORT靜脈港維護包、PICC維護手冊、PICC宣傳本、碘酒、酒精、捲尺

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訓練,該科護士才練就過硬的PICC(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技術,建立綠色生命通道,為孩子們減輕反覆穿刺的痛苦與傷害。

她們用專業、專注、有愛、溫暖的優質護理服務詮釋著高尚的天使之愛。

09

“炫富”地點:麻醉科

“炫富”科室:麻醉科醫生

“炫富”物品:麻醉機、氣道管理工具、電子纖支鏡、可視喉鏡、外出急救箱、呼吸機、輸液泵、除顫儀、超聲、血氣分析儀、多功能穿刺包、麻醉深度監護儀

麻醉醫生的“絕技”可不止是讓孩子乖乖睡覺,拿捏精準劑量、保證生命安全,才是他們的拿手絕活。

他們是安全手術的“幕後英雄”,他們最早進入手術室,最晚離開,一年為近4萬名患兒麻醉。他們的工作很少見到陽光,卻用心裡的光溫暖孩子,讓他們免受疼痛折磨。

10

“炫富”地點:新生兒內科

“炫富”科室:新生兒內科護士

“炫富”物品:長頸鹿暖箱、藍光治療儀、監護儀、無創呼吸機、鳥巢、動靜脈治療用品、高危皮膚保護用具、新生寶寶生活用品

這裡是危重新生兒的第一個“家”,醫護人員當起寶寶們的“臨時爸媽”。

新生兒病情重、變化快,這裡的醫生護士,都練成了“嬰語”高手,寶寶微弱的氣息變化,異常的手腳動作,他們都能迅速“讀懂”。每年,有6000多名新生兒從這裡康復出院。

11

“炫富”地點:門診大廳

“炫富”科室:患者服務中心

“炫富”物品:導診、諮詢、飲用水、一次性水杯、老花鏡、針線、紙筆、健教處方、輪椅、平車、陪診、行李寄存、雨傘租借、失物招領、郵寄檢查報告單、幫助特殊人群預約掛號、組織志願者週六音樂臺現場演奏

8名“娘子軍”,她們是金牌調解員,是患者貼心管家。積極與患者溝通,主動為患者提供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大到就醫導診,小到一針一線,為患者解決了大量的問題,得到了患者的信任。

特別說明:

以上場景均為設計拍攝效果,並非真實醫療場景,不宜挪動的醫療器械,均不在地板物品的選擇之列。拍攝結束後,借用物品和地板已進行嚴格消毒。

製作:王琛 高琛琛 薛源

攝影:張祖國

監製:鄧志宏

鳴謝:所有參演科室支持

劃重點

給界媽一顆“小星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