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香艷的標籤就低估它,你不一定能看懂

錯過一部好片,實在太容易了。

比如今天這部。

它身上的情·色標籤,導致很多人戴著有色眼鏡去看。

但殊不知,導演真的是在認真講故事。

《竊欲無罪》

說劇情之前,廠長先介紹下兩大主演。

男一號丹尼爾·奧特伊,法國首屈一指的頭牌男星。

他出演過《今生情未了》、《戀戀山城》、《第八日》等,並屢獲愷撒獎提名。

拿獎拿到手軟,是妥妥的實力派。

女一號安娜·穆格拉利斯,擁有標準模特兒身材,堪稱“性感繆斯”。

無論是作為模特,還是演員,她都將身體視為“道具”。

片中,安娜配合導演要求三點全露,敬業態度令人佩服。

除了演員配置高,故事也很有看點。

可謂是噱頭十足:

蓄意謀劃下的誘惑,拿肉體當復仇的籌碼。

有曖昧,有陰謀,還有欺騙。

而在看似奢靡且充滿慾望的形式下,是對人性的剖析。

“慾望無限,人性可見。”

故事從一個神秘的作家開始。

丹尼爾,是位擁有多部暢銷著作的成功作家。

和很多同行一樣,他以筆名賽吉諾瓦活躍在文壇。

從處女自傳《冬之旅》開始,賽吉諾瓦這個名字就享譽國際。

而之所以說他神秘,是因除經紀人和家人之外,眾人只知賽吉諾瓦,不知丹尼爾。

他從未公開露面,工作由經紀人大衛全權代理。

用丹尼爾本人的話說,去“我”的發佈會看熱鬧,就跟替自己送葬一樣。

可以說,丹尼爾的私生活隱匿於文壇名利雙收的光環之下。

幾十年來,他的雙重人生就像兩條和諧穩定的平行線,隱私不受打擾,過著富裕卻平凡的生活。

作家大多有著自由的靈魂,丹尼爾就是。

他瀟灑自如,不受束縛。

時常去各地遊歷,然後時隔很久才現身,這點他的妻子和繼子早就習慣了。

這不,在趕赴兒子法布婚禮的過程中,丹尼爾又迎來了一場豔遇。

美麗的風光引發滿腹文思,綺麗的景色讓人意亂情迷。

他與輪船上的一位妙齡女子之間流動著曖昧的氣息。

有意無意的眼神交匯,似是偶然的交集。

他幫她撿起掉落的絲巾,聽到她講電話,幫她提行李。

最後,順勢被她邀請坐上了順風車。

隨後,那經典的一幕“手指勾手指”的靈魂戲碼上演了。

這場戲從車上,“演”到了床上。

此時的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一步步掉入深淵... ...

在法布的婚禮上,丹尼爾第一次見到了未來的兒媳婦蜜拉。

沒有欣喜,只有驚嚇。

蜜拉竟是前天晚上和他上床的那位。

可想而知,丹尼爾此刻的內心該有多亂。

但相比這個,他更擔心兒子受騙,怕其是衝著財產來的。

確實,蜜拉有不尋常的地方。

她沒有家人出席婚禮,身邊只有一個叫艾娃的閨中密友。

但無奈,誰讓兒子喜歡。

只要小兩口恩愛甜蜜,就夠了。

那他們之前的事兒呢,按丹尼爾的意思就是,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

可是,蜜拉不這麼想。

她不僅不避嫌,甚至三番兩次主動找丹尼爾——

她打電話,訴說自己的思念。

藉著不知情的丈夫和婆婆,答應做丹尼爾的助理,幫他翻譯文稿。

雖然丹尼爾口頭上拒絕,但從內心來講,他早已淪陷了。

他忘不掉和蜜拉那晚的溫存。

每每看到她和兒子在一起,眼睛總是不能輕易移開。

意料之中的,丹尼爾越陷越深。

蜜拉的一通電話留言,曖昧的暗示就把給他“勾”走了。

冒著大雨,他來到艾娃的家,一見到蜜拉,就情不自禁的吻了下去... ...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都保持這種關係。

而作為助理,丹尼爾也是愈發信任蜜拉。

面對蜜拉的提問,他吐露出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

“自傳《冬之旅》裡,主人公的母親熬過集中營,卻死於難產,那是不是你和你母親的故事?”

丹尼爾回答,不是

他說作家專門偷取別人的人生,而這事取材於自己曾經的一位摯友。

那人在20歲時,就自殺死了。

這樣的秘密都能共享,算是真愛了。

可沒安逸多久,一系列事情接連襲來。

丹尼爾突然收到匿名信,裡面裝著他和蜜拉被偷拍的豔照。

丹尼爾很鎮定,第一時間就去偷情地點,艾娃的家查看。

房間內的一張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

蜜拉告訴他,這對男女是艾娃的父母。

丹尼爾若有所思,馬上找到好友,讓其幫忙調查。

他為何如此在意?

只因照片上的男人名叫保羅,是前文丹尼爾提到過的摯友。

而這張合照竟和豔照一起,被放在匿名信中。

因此,丹尼爾懷疑寄信者就是艾娃。

而他一開始沒有告訴蜜拉豔照的事,是為了排除她是同謀者的嫌疑。

事實證明,艾娃就是背後的黑手。

原來,丹尼爾的成名作《冬之旅》不是自己寫的,而是盜用了保羅的手稿。

為了替父親報仇,艾娃拿豔照和竊稿的事情威脅丹尼爾。

如果你以為艾娃只是為了錢,那就大錯特錯了。

她是想徹底毀掉他。

丹尼爾的真實身份和“剽竊”的信息被透露給各大媒體,家庭破碎,而他不得不出席發佈會,面對記者大眾的“拷問”。

艾娃拿到錢離開,丹尼爾度過公關危機。

意外完美解決,故事完了嗎?

沒有。

直到丹尼爾拿到調查資料才發現,“艾娃”不是艾娃,“蜜拉”才是。

可以說,從那場豔遇開始,一切就是圈套。

艾娃借“蜜拉”的名字,是整個局的操盤手,步步為營,達到目的。

雖然她表面看似贏了,但實際上,艾娃的心早已給了丹尼爾。

她又重新找到了丹尼爾。

除了內心掙扎,這是個關於欺騙、報復、回憶、毀滅和救贖的複雜故事。

結局還有個大坑,廠長還沒講。

但從丹尼爾的話中,你或許能發現些許端倪:

“我們的故事總是等人訴說,等一個瞭解並能傳情達意的人。我們從未徹底消失,隱身而行令人疲憊,就像是在暗中偷窺別人,要保守秘密,記憶必須準確。秘密通常不是出於惡意,秘密只是我們內在的旋律,使我們成為別人生命的見證者。

而保羅當初留下的那封遺書,更印證了些什麼... ...

究竟誰是“偷竊者”?

一聲槍響過後,丹尼爾是自殺還是他殺?兇手是重新回到他身邊的艾娃嗎?

講真,廠長心裡有答案,但不知是否和導演想的一樣。

畢竟,有網友發出瞭如下感嘆:

複雜牛逼到無敵。

對劇情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門:

難怪有人說,看這部片硬是把自己看成了“偵探”

不說了,廠長要回去重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