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史航 [ 編劇/策劃人]

“正視當今倫理觀念的崩盤並試圖重塑,是當代倫理劇最應該做的事。”


《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都挺好》這部劇從上映便頻頻上熱搜,無論是每個角色的透徹表達,還是劇情裡的感同身受,甚至上升到各種倫理價值觀的高度,都值得拿出來說道說道。

看了不少關於這部電視劇的評論,有再次重申原生家庭重要性的,有評判重男輕女腐朽舊觀念的,當然也少不了對啃老族的痛斥。

於我而言,這部劇就像是把無數期《今日說法》、《道德觀察》、《傳奇故事》裡的家庭案件聚集在一個普通的小家庭上,看得過癮,觸動更深。

用反面教材來展現社會、家庭、人物的瑣碎問題,也更容易引起自我反思和檢討。比起正面的價值觀劇集,似乎更容易戳中記憶裡的某個心結以及觀念裡的弊病,療效或許還更顯著。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評判蘇家這一家人,歸根結底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上一代的不公平待遇和家庭教育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如果這類問題不根治,那一代代的抱怨、痛苦、仇恨註定就是死結。

而“歷史遺留”的禍端是父母從子女一出生便給每個人貼好了標籤,下好了定位。是父母的期許釀成了子女不同的性格和人生。

大兒子:全家的門面


毋庸置疑,蘇母對於大兒子明哲的定位就是為母爭光。

因此,在清華本科畢業後,哪怕在家耗費兩年時光復習備考,也能受到蘇母的格外關照。沒有後顧之憂的學習環境,不愁吃穿的生活狀態,家裡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不會影響到大兒子學習。

直到那一句,暴露了蘇母的小心思。當明哲考上名校斯坦福卻只拿到半獎時,蘇母為了面子,不惜賣掉房子也要送兒子去上學。因為“要是知道考上了沒讓去,我可丟不起這個人”,在蘇母看來家裡的門面不能倒,只有大兒子才是自己抬起頭做人的保證。

《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自然,受到蘇母的影響,大兒子雖老老實實,但同樣好面子。常常打腫臉充胖子,以孝順為自己華麗的藉口,無法坦然地在家人面前表現出失敗,以及生活平平。

《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二兒子:情感滿足


相比於大哥明哲,二兒子明成的優勢在於會巧言蜜語,懂得討父母歡心。這便極大地滿足了蘇母的情感需求,也順理成章將二兒子明成定位為情感滿足。

因此,就算二兒子的學習並不出類拔萃,一味地伸手討要零花錢,蘇母也總是笑臉相迎,毫不猶豫地為其操辦著一生所有大大小小的事。

《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在蘇母看來,二兒子的甜言蜜語讓她享受,陪伴守護讓她感受到被需要,母親的角色功能在二兒子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

這也是為什麼,當父親拿出“啃老賬本”,全家指責時,他會哭著控訴,是蘇母愛的需求,讓他變成了廢物。

《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二兒子明成用陪伴作為自己啃老的幌子,並繼續著用這種方式維繫著自己的小家。到頭來,只能一事無成。

小女兒:人生不滿的發洩


從劇情一開始,蘇母就表現出明顯地不公平對待。小女兒明玉不僅沒有得到像大哥那樣的關照,更得不到二哥那樣的關愛。

《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雞腿從來沒有她的份,房間的支配權也不屬於她,甚至自己的人生軌跡都無法爭取,還要在母親的安排下忍受著。

當父親給大兒子明哲訴說背後的故事時,才知道原來小女兒的出生帶給蘇母的是一輩子的平庸和貧窮,是小女兒妨礙並阻礙了蘇母憧憬的人生道路。

冷漠、忽視、刻薄的“愛”帶給小女兒明玉的是深深烙印在性格中的脆弱、自卑以及缺乏安全感。那個睡在浴缸中的酒醉的明玉,不得不讓人感到心疼。

《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蘇家三兄妹在蘇母的不同定位下成長,受到不同的待遇,便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與人生軌跡。

與許許多多家庭相似,有人扮演著愚孝的角色,有人扮演著雞賊的角色,自然也有忍氣吞聲、受盡委屈的子女。

身邊有一個同事,小K。起初入職時,以為家裡有礦,開著不錯的小轎車,據說也在老家買了房。出手很是闊綽,總是請同事們聚餐K歌。

不久,便和公司裡小A好上了。我們也以為小A攀上了個“富二代”。殊不知,交往一段時間後便在私下裡和我們抱怨。

原來小K家裡有三個姐姐,自己是最小的兒子。不用猜都知道,在家自小也是享盡了寵愛。父母將所有的積蓄都供給兒子吃穿用,甚至家裡的姐姐們也是他的取款機。

當去見家長時,沒想到小K的母親張口閉口都是要抱孫子,重男輕女的觀念表達地十分清楚。家裡的幾個姐姐穿著樸素,沉默寡言,表情冷淡,總是被母親呼來喝去夾菜倒水。

小K與《都挺好》裡的二兒子明成像極了,可惜沒有一個出息的大哥,自然也要承擔起家裡門面的功能。虛榮、好面子、不上進都體現了。

而家裡的幾個姐姐沒有明玉那麼要強,自小的忽視讓她們受盡委屈,而自卑、隱忍也成為了性格中最大的缺陷。

可想而知,贍養老人、爭奪遺產、姐弟關係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會是小K將來需要面對的。

《都挺好》:摘掉對孩子原本的“標籤”,才是真的好

家裡難唸的經千千萬,但總希望《都挺好》的結局可以圓滿,每個人都能反思自己,走出心結,獲得家庭的“重生”。

但願,家庭遺留的問題不再影響下一代,父母少一些主觀上的定位和觀念控制,那麼孩子也能在成長過程中多享受一些平等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