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造价年限与价格对等:守住质量,才不会在价格上“拖后腿”

“低价灾情”下的行业声音

为推进高标准建筑门窗工程、防水工程、地源热泵工程的应用,满足工程计价需要,住建部组织编制并印发了《建筑门窗工程、防水工程、地源热泵工程造价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

《造价指标》执行以来,有人发问:单位造价如此高的防水工程,你做过多少?你拖了全国人民多大的后腿?

根据《造价指标》,不同部位防水造价以种植屋面防水造价为最,最高达217.12元/m2;在不同部位中造价成本相对较低的室内防水造价,最高达49.77元/m2。

尽管指标要求详尽而具体,实际答案却出奇的一致,超越了地域和不同部位节点本身异同的限制——往往在每平方二十元徘徊。

可以看到,行业大量使用非标产品现象依然严峻,“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的事情屡见不鲜。对此,业内人士纷纷发声。

价格与年限对等:守住质量,才不会在价格上“拖后腿”

众说纷纭之下,我们再回过头细看《造价指标》第七条第二条,关于防水工程有这样一句话“防水工程按照30年的使用年限编制造价指标。”

也就是说,《造价指标》中提到的价格是和年限对等的,一味看到价格的做法是片面的,只有守住质量,才不会在价格上“拖后腿”。

同时,造价也随着各地地域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整体来看,常见的防水部位中,各个地区地下室防水造价以西北地区为最,最高达202.77元/m2;室内防水造价以东北华北地区为最,最高达71.94元/m2;外墙防水方面则以西北为最,造价最高达136.42元/m2。

此次《造价指标》出台的意义在于,加快工程建设标准定额改革步伐,建立新型标准体系的同时,持续推进工程造价改革,健全工程造价治理体系,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

另外,对于防水行业来说,能够有效统一工程消耗量定额,打破地区、行业壁垒,支撑全国统一建筑市场的形成。此外,改革定额人工单价构成和信息发布制度,为建筑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人、机、料价格信息。

目前,防水行业现状和《造价指标》仍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不外乎材料、施工和技能三个层面。防水材料作为防水施工时无可替代的基础内容,防水材料的性能及质量对防水工程产生极大的影响。选用施工所用的防水材料要从工程的需要出发,对各种类型的防水材料要高标准严要求。防水在于材料,也在于施工,只有从业者保持专业、心怀尊严,才能确保施工质量,才能提高建筑防水质量,才能营造全行业和企业重视施工人才和施工质量的氛围。如此一来,《造价指标》才能真正落地,才能对于促进防水行业施工水平的提升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意义。

综合来看,防水造价指标的真正落实和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和技能质量密不可分,从业者不能一味灰心,既要看到当下的价格差距,也要重视防水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和技能质量的提升,如此才能立足行业、真正改善行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