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裝備」再次升級,二十年一大變

在2017年的8月1日起,經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將統一換髮佩戴夏常服帽。這是與夏常服配套的新式軍帽品種,設計上突出中國元素和我軍特色,更加符合中國軍人的臉型和氣質,是對07式軍服體系的優化完善。這真是應驗了我軍“裝備”二十年一大變這個定律。說起我軍近年來的變化,除了裝備上的巨大改變以外,我軍在其它領域也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期《每日點兵》我們就來聊一聊解放軍的“衣、食”兩方面在建國以來的演變與進步。

首先是軍服方面,我國在建國初期的時候,由於紡織工業的整體水平較差,產業基礎也不牢固,所以當時的軍服雖然總體樣式統一了,但是在面料混紡比例和具體的剪裁工藝上,還是略顯不足。這就是我軍的50式軍服,這種軍服是我人民解放軍最早的全軍統一的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陸海空三軍幹部軍服均用棉平布製作,後來到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在這一時期,由於我國剛剛接受了朝鮮戰爭的洗禮,而且國家的紡織工業發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隨後我國又開始裝備了55式軍服。該型軍服分禮服和常服兩類,禮服配發校官以上軍官,55式常服是供軍人平時穿著的服裝,分夏常服和冬常服兩種。55式軍銜服裝首次突破了人民解放軍長期以來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侷限,第一次有了常服、禮服兩大類軍服。這一服裝系列樸實大方、莊重美觀,較好地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容。

到了1966年至1976年時期,特別是進入60年代中期,解放軍取消了軍銜制,軍銜服裝隨即廢止,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服裝樣式與55式常服相同,換裝後的軍服就是著名的“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旗幟兩邊掛”的65式。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改革我軍體制單一、樣式呆板、面料落後的服裝勢在必行。87式系列服裝分禮服、常服、作訓服三類。禮服分夏禮服和冬禮服兩種。作訓服是軍人在作戰、訓練、勞動和執行其他勤務時穿著的制式服裝,

到了2007年我軍配發了07式軍服,其中最具創新的就是07式冬季作訓服了。這種新型冬季作訓服是我國首次採用國際上流行的“分層著裝”的理念,即:外層防風、防水、阻燃,內層保暖的先進設計思想。這種“分層著裝”理念的核心是保暖內衣,這樣士兵就可以穿的很輕薄,不用在冬季作戰時穿得十分臃腫,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目前這種冬季作訓服分為四層,分別是:內層的保暖內衣和絨背心,外層的作訓服及其棉內膽,在站崗時,士兵還可以穿上一件作訓大衣,以起到最佳的保暖效果。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解放軍近年來的口糧發展變化,在1949年以前,當時解放軍還沒有制式軍用食品。解放後開始軍用食品研製,抗美援朝期間由於當時我國的食品加工業還沒有完全形成制式化的產業規模,所以我國當時只能是發動全國人民開展“男女老少齊動員,家家戶戶炒炒麵”的運動,限於當時的製作條件,炒麵不耐貯藏,易於變質。到了戰場上我軍戰士只能是一把炒麵,一把雪的就餐,這樣簡陋的戰場就餐方式一直持續到朝鮮戰爭停戰為止。

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了進一步提高我軍官兵的戰場飲食質量,以及順應國際新一代野戰口糧的發展趨勢,我國又研製出了多種新型單兵自熱食品,食用時十分方便,只需將100毫升左右的水,倒入包裝後只需幾分鐘便可愜意享用熱氣騰騰的飯菜。且具有:無明火,安全可靠,食用時不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不論淨水髒水都加熱食品,包裝內自帶量水袋;常溫條件下保存時間長,可達24-48個月之久;加熱器體積小、熱效率高、產熱時間長,不汙染環境等方面的優勢。

回想當年,咱解放軍部隊的戰士在戰場上穿著粗布軍裝,吃著可能已經黴變的炒麵,在這種物質條件下,還要與裝備精良的敵軍奮勇搏殺。不過現在,我國從軍服和口糧這些物質基礎上取得的成就,就使得咱解放軍也有了可以讓士兵在戰場上吃飽穿暖的最基本支撐條件,最後,小兵兵想說:誰說咱解放軍戰士永遠都處於戰場上最艱苦的境地,有了上述這些物質技術成就,相信在未來我國士兵的戰場衣食條件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