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圈地”疑云:多地子公司包含地产业务,业绩间接相关

文字/赵雪娇

“AI同传造假”的风波未平,科大讯飞又陷入了“打着AI旗号开发房地产”的舆论漩涡。近日,央视《东方时空》报道,安徽省宣城市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违规侵占,科大讯飞的观塘培训基地正位于该自然保护区内。该培训基地,名义上是培训基地,实际上是对外经营产业。

央视报道称,近年来,科大讯飞凭借“高科技”产业的金字招牌,以“产学研”合作名义,利用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机会与政府合作。但其所谓的高科技项目子公司或分公司并未开展后续工作,拿下项目后大多关掉,地方政府付出土地或资源,但实质性科研成果甚微。此次曝光的安徽省,即为科大讯飞此类合作的重点区域,拿订单、拿地成为其营收主要来源。

科大讯飞董秘、高级副总裁江涛在官方微博回应称,对该经济开发区位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不知情,同时表示,自1999年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主业,没有一分钱收入来源于房地产开发销售。

但实际上,观察科大讯飞旗下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可以发现,科大讯飞在地产方面的动作,一直在发生。

多地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地产相关服务

《今晚财讯》记者查询泾县人民政府官网发现,《泾县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泾县培训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显示,该项目占地面积15,984平方米,折合23.98亩,总投资为6688.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酒店建筑面积3083平方米,客房建筑面积2392平方米,休闲会所建筑面积3756平方米。

《今晚财讯》记者还发现,泾县培训中心的建设单位——泾县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泾县智元)为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讯飞智元)的子公司,而讯飞智元是科大讯飞最主要的子公司。今年上半年,讯飞智元总资产为37.32亿元,占科大讯飞总资产的27.96%。

尽管科大讯飞官方称,泾县培训中心的用途是培训IT人才,但在宣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环评报告中,该中心的行业类别却是旅游饭店、正餐服务。

据天眼查显示,2017年11月10日,泾县智元的经营范围新增了餐饮、住宿服务;同年12月5日,新增了会议服务;2018年8月8日,又新增了游泳场馆服务。

除了泾县之外,科大讯飞还有其他和地产相关的项目。

16日凌晨,科大讯飞再次回应称,科大讯飞在各地成立分子公司原则上不拿地,以避免形成过重的资产;其仅在天津(2014年,30亩)、广州(2016年,面积6.78亩)取得了土地,“是为了满足公司在当地的研发需求,根本没有利用土地进行资产运作的考虑”。

而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据广州当地媒体2015年12月11日报道,广州海珠区琶洲A区AH040249地块,被科大讯飞以底价3.28亿元拿下,折合楼面价13000元/平。该地块总面积451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少于25245平方米,出让年限为40年;在受让单位一栏,写的是广州科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后母公司为科大讯飞。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广州科音的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房屋租赁、物业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眼查中,广州科音的参保人数只有2人,相当于一个空壳。

该地块的规划用途为:商务设施用地(B2),兼容商业设施用地(B1)。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B2可作为办公场所,而B1为零售、餐饮、旅馆等商业经营活动用地,可自营或租赁。

根据琶洲电商区的规划,该地块项目需要公建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包括200平方米的咖啡厅、200平方米的银行营业网点、100平方米的便利店以及充电桩。

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今晚财讯》记者发现,科大讯飞的另一子公司天津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中,也包含房屋租赁和场地租赁。

相较科技领域其他公司,科大讯飞固定资产比重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当年半年报显示,科大讯飞总资产的50.22%为非流动资产,其中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为15.81亿和3.6亿,占总资产比重的11.85%和2.69%。,投资性房地产约为2100万元,占总资产的0.16%。

据搜狐财经“公司深读”统计,主营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的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的固定资产,分别占总资产比重约为8%和6%;软件开发公司神州数码、三六零、捷成股份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均在1%左右。

巨大资本市场业绩压力

在与房地产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外,作为上市公司,科大讯飞也在面对来自资本市场的巨大业绩压力。

2018年5月,科大讯飞发起了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定增,面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过 10,800 万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感知及认知核心技术研发等5个项目,投资总额约为 56.28亿元。除去募集资金,科大讯飞拟投入自有资金 21.54亿元。

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曾分析,由于科大讯飞连续不断的购并,导致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大幅度增长,远高于上市前25%的水平。尤其是商誉和无形资产等虚资产占比过高,导致公司资产估值风险巨大。

从2008年5月12日,科大讯飞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十年间,营业总收入上涨明显,但净利润增长堪忧。

科大讯飞2018年半年报显示,科大讯飞今年上半年的1.3亿元利润,有1.1亿元来自补贴和投资收益,自身只创造了约2000万元利润。

作为市值近450亿的高科技公司,半年盈利却仅有两千万元,难免被外界质疑盈利模式存在问题。

与之前华大基因、乐视曝出的圈地门如出一辙,科大讯飞选择圈地扩张,除了能享受政策优惠,还便于其获得当地政府的大量订单。

从财务报表来看,科大讯飞对地方政府依赖较深。2013年-2017年,科大讯飞拿到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11亿元、1.47亿元、1.67亿元、1.80亿元、4684万元。从占比来看,2013-2016年,政府补贴收入对科大讯飞净利润的贡献率均超过35%。科大讯飞营业收入主要来源有教育领域、智慧城市、政法业务,三项业务合计占比超65%,绝大部分依赖政府采购。

语音识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目前,BAT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搜狗等公司,均成立了自己的语音团队,推出语音应用解决方案,成为科大讯飞的竞争对手。

从2016年起,为了扩大市场,科大讯飞开始从B端向C端转型,推出消费级产品。而在智能硬件领域,包括百度、阿里、小米、猎豹等互联网公司,均已推出了智能音箱产品,并以低价方式抢占市场。而科大讯飞却并没有采取大量“补贴”的底气。

2017年,刘庆峰曾说过:“留给讯飞的窗口期只有三到五年。”而现在,科大讯飞更将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