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生态建设好工程

1.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地区是中国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地区,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沙化土地的85%;水土流失面积2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67%。三北地区也是中国林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宜林地面积3936万公顷,占全国宜林地面积的68.7%;全国近50万平方千米可治理的沙化土地,90%集中在三北地区;黄土高原45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上分布在三北地区。

中国实现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和2050年26%的战略目标,增值空间重点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对于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发展,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文明,提高中国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2.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补助。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00公斤、现金20元,还生态林的至少补助8年,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草的补助2年。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

退耕区多属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半山区,平川谷地很少,我们调查的市县平地多在10%以下,山地和丘陵地占90%以上,这种自然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水土流失。以神池县为例,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27740公顷,占到土地总面积的88.6%,年侵蚀模数8900~22000吨/平方公里,年流失肥土1957.3万吨,全氮含量约4.6万吨碳铵,速磷含量858吨过磷酸钙。水土流失使退耕区的耕地变得更加贫瘠,粮食平均每市亩产量只有150斤左右。

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云南省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1337.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18.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29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结果显示,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


3.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保护区又被称作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等。它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广义的自然保护

截至2005年底,中国自然保护数量已达到2349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14994.90万km2 ,约占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4.99%。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占保护区总数的10.34%,地方级保护区中省级自然保护区773个,地市级保护区4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12个,初步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而且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区。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是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4.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近些年来人们的意识不断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达到空前的力度,在央视的报道和各种宣传片的制作,支持国家各种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建立,提出的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光盘活动,地球一小时,植树,循环使用书籍,共享单车,各城市的公共自行车,保护野生动物的一系列的能将对环境保护起到作用的行为。我也相信以后大家会更加的降低自己出现碳排放,低碳出行,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环境和空气我们需要付出我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