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馬雲爸爸笑的合不攏嘴的是輛什麼車?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成就了一批國產手機品牌在銷量上彎道超車歐美日韓國際大廠,如今中國的汽車行業也在互聯網的助力下,走國產手機行業曾經走過的崛起之路。

1、互聯網造車運動中的理性思維

從3G到4G、5G,從語音識別到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的每一次迭代和進化,無形中推動著汽車產業的升級、變革。

過去幾年來,國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很多互聯網企業也參與其中,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這其中不乏一些激進的新人,大家的做法是直接一步到位,造一部足夠智能、電動,同時能夠實現無人駕駛的想象中的未來的車。

尷尬的是這樣的車大多隻是徘徊在PPT上止步不前,或僅是單單造出一臺概念車,在舞臺上賺足了眼球和噱頭,卻無法實現量產。

激進有時候意味著冒失,最後反而會得不償失,過去一年以來,樂視和賈躍亭的造車的故事,充分證明了這一理論。

顯然很多人低估了汽車行業的入場門檻,和手機行業不同的是,汽車產業鏈要複雜好幾倍,是一個對技術和資本要求更高的行業,單純有錢,或單純靠技術都無法讓夢想成功落地。

任何一件好事的發生都要多磨,不經歷螺旋上升的曲折,那些一帆風順的往往也來的快,走的更快。

在汽車產業自身漸變的過程中,試圖顛覆傳統產業的外來者是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很大驅動力。

需要意識到的是,這件事需要互聯網企業和傳統車企的強強聯合,需要兩種文化基因的衝突和融合,才有可能做出一些跨時代的產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汽車行業在最近十幾年裡發生的變化,將超過汽車產業一百年來發生的變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谷歌、BAT這類科技公司的加入。

但這個過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能厚積薄發,這意味著要有足夠的理性,在行業普遍亢奮時,能冷靜找準方向突破,這樣靠譜的玩家並不多。

否則即使是互聯網企業和傳統車企強強聯合碰撞出的產物,也有可能虎頭蛇尾,浮於概念而譁眾取寵。

汽車行業近年來有幾個顯著變化,除了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車聯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互聯網汽車,汽車將成為一個移動的上網入口。

在一輛足夠未來的概念車之前,我們需要的其實是一輛互聯網汽車,互聯網汽車會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基礎,車聯網是未來的趨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但並不是所有的互聯網汽車造的車就可以稱之互聯網汽車,智能汽車和電動汽車都不能算真正的互聯網汽車。

百度和蘋果給出的方案都是把手機的內容投射到車機屏幕中,實現的其實是手機上的功能,嚴格意義並不能算車聯網系統。

2、互聯網汽車,阿里和上汽的成功之道

在這場車輪上的戰爭中,其中的佼佼者是選擇和阿里聯姻的上汽。

2014年夏天,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阿里和傳統汽車行業老炮兒上汽選擇站在一起,馬雲和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初次見面便籤署了一份“互聯網汽車”合作協議。

雙方將積極開展在“互聯網汽車”和相關應用服務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及其生態圈,這是“互聯網汽車”概念首次在業內正式提出。

阿里巴把YunOS操作系統搬上上汽車型,為其集成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雲、蝦米音樂等的資源,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便是上汽榮威RX5。

2016年7月6日,在杭州雲棲小鎮,阿里和上汽正式發佈了搭載YunOS 智能操作系統的全球首款可量產的互聯網汽車榮威RX5。

馬雲試乘榮威RX5

榮威RX5相當於一個接入了互聯網的超級終端,中控採用了阿里YunOS系統,由阿里旗下斑馬汽車開發,車主可以通過中控完成對車輛的大部分控制。

YunOS操作系統的價值在於為傳統產業增加了新的計算引擎,並使得傳統產業與互聯網這一基礎設施實現無縫融合。

當天,阿里CEO、外號逍遙子的張勇當天神情激動的表示“汽車將會是互聯網下一個重要入口,汽車也將依靠互聯網出行工具變成新一代的智能生活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與上汽阿里同期開跑的還有北汽和樂視,易到、奇瑞、博泰聯的易奇汽車,在榮威RX5如期交付後,而北汽樂視和易奇汽車都已無疾而終,草草收場。

直到今天,在國內除上汽以外,依然沒有一個品牌做出了基於賬號體系的、可OTA的車機OS,很多看起來依然遙遙無期。

從推出後,榮威RX5很快成為國產車銷量的黑馬,它要做的就是開足馬力,加緊生產足夠多的汽車出售,以填飽消費者的胃口。

一年來,上汽陸續推出了榮威RX5、榮威eRX5、榮威ERX5、榮威e950、榮威i6、榮威ei6、名爵ZS、名爵3、名爵6、大通D90等多款搭載阿里巴巴操作系統的互聯網汽車。

其中,僅榮威RX5單款車型,自上市以來銷量不斷攀升,首月交車近萬輛、次月交車近1.4萬輛,第三、四個月月銷量持續破2萬,並連續兩個月SUV銷量榜前十。

2016年10月份起,RX5順利進入月銷2萬SUV俱樂部,躍入中國SUV銷量前十排行榜,且較為穩定的保持在月銷2萬的規模。

榮威RX5上市一年累計銷量高達23萬輛,攬獲2016年度新車銷量王,成了名符其實的爆款網紅車,給上汽和阿里帶來太多驚喜,使互聯網汽車逐漸成為出行新潮流。

到今年的11月份,也就是榮威RX5推出的15個月後,上汽的互聯網汽車保有量已達40萬輛。

其實,互聯網汽車RX5的走紅,連上汽和阿里都有些意外,但在如此耀眼的成績面前,說明三年前的那次合作頗具遠見,大家都賭對了賽道。

覆盤榮威RX5的成功之道,主要是雙方的打法並不是那樣激進冒失,而是成熟理性,並不是急於從頭到尾就要造一輛純電動無人駕駛汽車,而是一步一步來,先是和上汽成熟車型進行合作,雙方的合作公司提供軟系統斑馬。

從配置、外觀上來看榮威RX5基本符合當下SUV主流需求,榮威RX5的成功更多的要歸功於“互聯網汽車”的概念,

如果要說RX5給時下互聯網造車的最大啟示,那就是互聯網汽車首先要給銷量提供加持,別做PPT上的,先造一個量產車出來。

不得不說,在車聯網思路下,國內眾多涉足“車企+網企”的合作中,上汽與阿里的聯手是最成功的一對,走的更遠。

畢竟,榮威是目前全球互聯網車型佔比最高的企業,也是唯一實現互聯網汽車量產化的企業。

作為第一個嘗試互聯網汽車概念的傳統汽車廠商,上汽找到了阿里這個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後來很多自主品牌紛紛效仿他們的做法,普遍遵循這種模式。

3、從榮威RX5到RX3,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可能

中國汽車走向世界,必須要有自己的產品和品牌,而不是一味依賴合資。

縱觀上汽、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幾家公司的此前的一些年份的年報,利潤主要來源於中高端合資車型,自主品牌對業務貢獻很低,買得並不好,有的甚至是在虧錢生存。

不過在近年,首先在中國的SUV市場這一現象有所變化,年化增長率都在40%左右,其中進口和合資品牌佔比在不斷下降,自主品牌的佔比已經接近60%,8到15之間的SUV銷量最大的都是自主品牌。

去年可以看成是中國自主品牌從汽車在品質上反擊合資汽車品牌的元年。今年,不出意外的話,就應該能看到一些中國自主品牌在品質,銷量,市場佔有率等多個方面壓倒合資產品了。

在四大汽車集團中,自主品牌的發展差距十分明顯,在這其中上汽屬於佼佼者,它對自主品牌榮威上的的探索和發展方式叫人眼前一亮,目前的發展勢頭也很好。

上汽目前完全自主的乘用車品牌主要是上汽乘用車旗下的榮威和名爵兩個子品牌。在2016年之前,其實榮威的銷量遲遲不前,原地徘徊,直到2016年7月份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的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成功打破了這一困境。

與榮威RX5的銷量逐月增長對應的是,這款售價十幾萬左右的國產車,正在進入原本被合資車佔據的15-20萬的中端市場。

榮威搶佔SUV的市場份額起步較晚,前期的研發投入較大,但憑藉“互聯網汽車”概念成功實現了後發先至,彎道超車。

但榮威RX5僅僅是個開始,榮威不但實現了產品逆襲,而且銷量逆襲,以及將於明年量產的概念車光之翼,也標誌著榮威的未來出行規劃十分清晰,上汽以榮威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正在汽車行業轉型升級中彎道超車,成為領跑者。

要問YunOS和榮威RX5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什麼?那就是在物聯網的助力下,國產自主品牌有了彎道超車歐美日韓系汽車的信心。

一線城市限號限牌的因素,讓很多人誤解汽車產業目前已經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但現在大多數買車的是二三四線城市80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斜槓青年,求新求變意識強,性價比要求高,市場十分大。

從榮威互聯網汽車的熱銷可以看出,消費者對於優秀產品從來都不吝於選擇。

11月15日,在互聯網汽車嚐到甜頭的上汽,在榮威RX5持續熱銷的情況下,乘勝追擊,順勢推出了一款緊湊級SUV榮威RX3。

榮威RX3

上汽的用心不言而喻,以企用這款延續家族經典設計語言、性能配置保持良好水準的互聯網汽車,進一步佔領緊湊級SUV這個最大的細分市場。

如果說,榮威RX5是互聯網汽車新品類的“登陸”,榮威RX3就是新出行的“進化升級”。據悉,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榮威RX系列車型去探索萬物互聯的未知世界。

榮威RX3本質上是上汽身處汽車產業變革前夕,擁抱變革,在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的指引下,推出的又一款互聯網產品。

在設計、性能、做工、安全等方面保持同級水準的情況下,斑馬智行系統加持的榮威RX3會有怎樣的市場表現?

其實,以榮威RX5為例,月銷量持續保持2萬輛以上,如今又適時推出另一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3,循著RX5的成功之道,RX3的表現肯定不會差,想象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