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秋节

一说到中秋,很多人想到的首先是赏月、吃月饼和放假。相传中秋节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有关。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如今,中秋祭祀祈求活动已经没有了,但是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依旧保留,很多人都会选择在中秋的时候与家人一起享受团圆的乐趣。


中秋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从很早之前就有记录: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的起源除了有嫦娥奔月这样美丽的传说,还与及祭祀活动有关。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直至北宋时期,农历八月十五被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开始在民间盛行,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如今,中秋节已经不单单是赏月玩月的节日,更多是与家人的团聚以及对假期的享受。中秋节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但是依然经久不衰,不仅仅是赏月时体会古人的雅致,更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