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他带回中国第一台心电图机,但很多医生却不知道他的贡献

心电图机是各级医院中最普及的医用电子仪器之一,但你知道中国第一台心电图机是怎么来的吗?恐怕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上来。5月11日,在中国第一位心内科医生——董承琅教授诞辰120周年之际,笔者在中国心血管医学博物馆偶遇陈灏珠院士、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以及董承琅教授家人,听他们讲述了董老开创我国心脏病学时代的故事。

董承琅教授出诊照片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介绍:“中国第一台心电图机是由北京协和医院董承琅教授从美国漂洋过海30多天带回来的弦线型心电图机,那时的心电图机只能记录3个导联,而且非常笨重,设备占满一间房子,很难想象董老当时克服了多少困难才把这套设备带回国的。”在1928年,董承琅教授、戚寿南教授、卞万年教授、马万森教授在国内率先使用弦线型心电图机记录3个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从此开启中国心电图临床应用新纪元!葛均波院士感慨道:“从0到1远比从1到100难。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发展速度如此迅速,得益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先辈们在心血管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

董承琅教授私人诊所的实景还原现场

在参观董承琅教授私人诊所的实景还原现场时,陈灏珠院士兴致勃勃地介绍一代宗师董老在我国心脏病学、心内科、心电图学等领域作出不可磨灭的先导功绩,“一是从美国带回国内第一台弦线型心电图机,开启国内应用的心电图时代;二是1931年在协和医院建立中国第一个心脏病科,并担任科主任,是中国心内科的肇始;三是1960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心脏病学专著《实用心脏病学》,为培养心内科人才、指导临床实践发挥很大的作用;四是1941年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私人心脏病诊所,这是国内首家由中国人开设的私人心脏病专门诊所……”

董承琅座右铭

董老的小儿子董天润教授用“爱国、爱医爱学、爱民”来形容父亲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董天润教授介绍:“我的父亲是个很爱国的人,每次从美国回国,他对中国的情感就更浓厚。为了能够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回国内,父亲曾三度赴美学习,面对美国密歇根医学院院长一再挽留的好意,父亲不顾国内战火纷飞的危难,毅然回国投身于医学救国的理想。”董天润教授还表示:“父亲极度热爱学习,每晚都要学习到10点,即便家中有客人造访也不过多陪伴,而是回到书桌前继续看书。”董天润教授如今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成为了一名心脏病专科医师。父亲于1941年在协和图书馆写下“一切诊断与治疗的措施都应以病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座右铭,也成为董天润教授始终牢记于心的行医准则。

董承琅教授小儿子董天润教授介绍父亲的“三爱”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沈成兴教授表示:“董老的人文精神,对上海六院的熏陶是体现在每一位医师骨子里的。也希望更多的医生能够不忘初心,怀揣着献身医学的热情与梦想,沿着无数先辈指引的方向,更加踏实和坚定地走向远方,这也是我辈对开拓者最好的纪念形式。”

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代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向董承琅家人赠送纪念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指出,值得一提的是,董承琅教授研究心血管健康领域疾病之时,正值国内战火纷飞之期。然而艰苦的条件非但没有吓退董承琅,反而坚定了他“医学救国”的宏大志向,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全力开展他的研究工作,最终在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华美篇章里留下最浓重的第一笔。董承琅这种不役于物、潜心钻研、为国为民、患者至上的榜样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后来者们不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