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YY的心點進來,結果哭著出去

你們有沒有那種“曾經聽過無數次,卻始終一直沒看的影片”?。

麻婆今天想推薦的影片我就在硬盤裡放了很久,終於抽空看了——

平常的心

The Normal Heart



本來抱著看孔雀盛世美顏的心進來,但看到最後整個人都不好了,只有無法言說的絕望。



豆瓣評分8.3。



演員陣容很強大,每個人都是扛把子,這樣的影片,質量不可能差。

漫威電影宇宙裡的綠巨人馬克·魯法洛;

美到讓人尖叫的孔雀馬特·波莫;

還有奧斯卡女主茱莉婭·羅伯茨(《永不妥協》);

陪伴一代人長大的吉姆·帕森斯(《生活大爆炸》);

《金剛狼》裡的“牌皇”泰勒·克奇。



那時候的美國,20世紀八十年代,性解放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新一代年輕人們的口號是“要做愛,不要作戰”,他們堅信任何人都應該享有不妨礙他人自由的一切自由。

這一點在同性之間尤為明顯,各種大型交友party盛行,性愛成為他們追求自由最好的途徑。



可是,很快就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免疫系統缺陷疾病在紐約出現,並且它集中發生在男同性戀當中,在當時被稱為“同志病”。

沒有人知道這到底是什麼病,但幾乎每天都有人因為它去世。



內德(馬克·魯法洛 飾)是一個激進的同志作家,他看著身邊的朋友紛紛死去,但是他們這個群體卻得不到任何保護或者救助。

已經去世的人不知道病因,活下來的人又可能隨時會發病。



他發起男同健康危機組織, 並且用各種激進的方式呼籲大家的關注。

寫文章,上電視節目,見市長助理,見總統助理等等,但是效果甚微。



一直站在他身邊的是半身癱瘓的女醫生艾瑪(朱莉婭·羅伯茨 飾),艾瑪從一開始就對艾滋高度警惕。

她就是小時候被傳染小兒麻痺症,才會癱瘓的。



她一直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即使沒有資金和人才的援助。

她也接納了很多感染艾滋的病患,但是卻只能看著他們的病情惡化,然後死去。



內德在運動中還認識了紐約時報記者菲尼克斯(馬特·波莫 飾),沒想到兩人其實之前就曾經見過,然後很快就陷入熱戀。



可是,菲利克斯最終也被確認感染,內德的鬥爭變得越發艱難。

他越來越激進,言辭也越來越偏激,很多男同群體的人都開始恐慌。



健康危機組織的主席布魯斯(泰勒·克奇 飾)是內德最好的朋友,但他是深櫃,他的行事風格與內德截然相反。



執行董事湯米(吉姆·帕森斯 飾)雖然也是站在內德這邊,可是最後還是無力改變組織內部越來越大的分歧。



最後內德被擠出組織。

影片改編自編劇拉里·克萊默的親身經歷,劇本還提名第66屆 艾美獎-迷你劇/電視電影/劇情類特別節目最佳編劇獎。



去年又一部大熱的影片《每分鐘120擊》與本片背景很相似,只是一個發生在法國,一個在美國。



當一個人抗爭的時間越久,卻沒有任何效果的時候,會有深深的無力感和絕望。



根據影片內容,內德應該也被感染了,他在抗爭的時候並不知情。

他全力以赴,盡力號召整個社會都多一些關注,最後卻是被趕出組織的結局。



這個社會的很多活動發展到現在的地步,都是很多前人付出了我們難以想象的時間和精力才做到的。

不管他們的方式如何,單憑努力發聲這一點,就值得尊敬。



影片裡有一段讓人覺得很諷刺,白宮的助理邀請內德去談談,但整個談話過程中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一定是你們太放肆不知節制,而且這個病只在你們這個群體裡蔓延,所以一定是你們的問題。



當內德說這可能是一種瘟疫時,助理關上門低聲說:

那你能證明它能在異性之間傳播嗎?

顯然,那時候的內德無法證明,即使艾瑪早就說過,非洲已經出現女性感染者。



麻婆有時候很好奇,為什麼當一件悲劇即將發生的時候,人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想著怎麼預防,而是告訴自己這根本不可能發生。

只是因為它現在不會對自己造成影響。

然後等事情真的來了,才開始手足無措地補救。



別人的苦難看著很慘,但與自己無關。

於是我們什麼都不做,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前不久大火的《我不是藥神》,許多人被那位老奶奶感動。

誰家每個生病的人呢?現在沒有,你能保證以後不會有嗎?



人的一生啊,說短也短,說長也長。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所以啊,善良一點,包容一點,總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