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租賃,爲新能源汽車量身定做?

引言: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未來出行將會被重新定義,城市交通將面臨一場出行革命的改革,通過出行場景重新分配路權以實現效率最優。汽車,作為出行領域重要的載體,商業模式也將發生改變。現如今正值汽車能源變革期,以電力驅動的新能源汽車雖然推廣快速,但在實際消費端對傳統燃油車替代性較弱。近年來,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汽車分時租賃市場迅速發展,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市場空白點。

為什麼是分時租賃?

通過出行距離和出行成本將出行場景進行分類。我們發現具備共享性質出行的選擇具備一定優勢,如專車、分時租賃、順風車等。

中國城市出行生態圖

圖表來源:德勤《中國共享出行的未來》

由於城鎮化擴張較快,相應基礎建設發展較緩,城市中交通矛盾日益凸顯,目前在城市通勤中擁堵、空氣汙染、停車問題最為嚴重。

圖表來源:高德地圖《2018Q1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隨著滴滴、美團在專車市場佈局完成,目前在分時租賃市場還存在市場空間。從最新的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國機動車駕駛人數已達3.96億,而機動車保有量只有3.19億,存在大量的市場機會。從規模上來看,分時租賃公司數目眾多,但規模都較小,一些新進企業仍然在不斷加入,市場處於發展初期。

圖表來源:PWC《共享出行正當時-中國共享汽車現狀與趨勢》

為什麼新能源車更適用於分時租賃?

目前從取還車模式來分,分時租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車輛有固定的停車點,從指定停車區域取車,使用完成之後歸還到指定停車區域。如神州分時租賃、EVCARD等。另外一種是沒有固定網點,用車完畢之後,可以在任意公共停車位停放,即“即停即走”,如Car2go等。

分時租賃的主要成本投入主要在於車輛購買、車位投入(第一種業務模式)、車輛牌照、運營服務和車輛維修保養。相較於固定車位取還,“即停即走”模式因為車輛停放分散,運營成本費用較高,且考慮到車輛能源補充,更適用於採用傳統燃油車作為運營車輛,但傳統車型又會造成後期車輛維修保養費用提升,造成整個業務成本較高。目前只有少數分時租賃發展較早的公司和地區採用這種模式。固定停車位取還車輛能夠很好的降低車輛運營成本,因為車位能夠與充電樁進行綁定,因此運營車輛也不再侷限於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型尤其是純電動車型成為首選,同時能夠很好的降低車輛維修保養成本,同時因為電力較為便宜,用戶使用成本也進一步降低。此外在一線限牌城市,新能源牌照也比傳統牌照更容易得到,進一步降低車輛成本。

隨著出行場景受到關注和研究,加之新能源積分政策的推動,消費者態度改變,分時租賃市場受到各方親睞,產業鏈已經佈局完整

圖表來源:易觀《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專題分析2018》

分時租賃仍然有提升空間

相較於傳統租車服務,分時租賃通過車輛快速流轉來滿足用戶需求。快速流轉要求分時租賃運營公司要有足夠數量的運營車輛,而對於固定車位取還的業務模式,還要求車位數量足夠。但快速流轉會遇到共享單車相似的問題,車輛使用過於集中在某一時段,特定路線,導致車輛分配不平衡。以筆者所在的上海為例,上下班途中車輛資源稀缺,並且網點離上車地點較遠,便利性較差。

此外用戶訂單通過線上完成,運營人員無法實時跟蹤車輛損耗情況。導致車輛在使用過程中輕微事故成本均需運營商承擔,造成維護成本上升。

為了儘可能滿足用戶需求,分時租賃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車輛和網點運營形成規模效應,尤其是大量網點的投入,必然導致車輛在調度方面成本提升。進一步增加運營商成本支出。

分時租賃最大的威脅

從場景來看,分時租賃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專車市場,如滴滴、美團。與分時租賃相比,專車能夠非常高效的移動車輛資源,而相比於出租車市場而言,專車價格較低,此外由於有特定的司機,車輛維護費用也有所降低。

寫在最後

NE研究院認為,新能源車型最大的優勢在於電力的分佈式補充。充電樁與車位可以實現深度綁定,車輛在空閒時間均能實現電力補充。再加上後期維護成本較低,其更適於作為共享使用。分時租賃作為共享經濟的一種體現,隨著運營方式的逐步完善,未來將成為新能源車型主要應用場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