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遇上“熊学生”,忍不住骂了一句,竟还成为千古名句

孔子遇上“熊学生”,忍不住骂了一句,竟还成为千古名句

在孔子三千多名学生中,特别优秀的有72名,在这72人中比较出名的有10人,也被称为“十哲”,其中有一个叫宰予的,能言善辩,位居言语科的“课代表”,当然这只是后人的评价。在孔子眼中,宰予就是个十足的“熊学生,爱提问题,而且尤其爱问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与孔子意见不合,常常气的孔子吹胡子瞪眼,但又不好发作。

师徒两人第一次比较有名的交锋,就是关于三年之丧的争论,孔子认为父亲去世,子女们应该守孝三年。而宰予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很多方面就荒废掉了,不如改为一年。孔子简直被惊着了,但在平均寿命二三十岁的的上古时代,三年的确不短,也确实会耽误人生中的很多事。尽管有点气急败坏,但孔子也没理由给对方扣上不仁不孝的帽子。

还有一次,宰予向孔子提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就是君子和小人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这显然是个费力不讨好的问题,先救哪一个都有违仁义道德。孔子嗫嚅了半天,也没说出先救谁来,最后说用绳子救敷衍了事。或许宰予并非有意刁难,只是喜欢独立思考,但无论如何这让孔子很不爽。

尽管孔子时常大骂宰予不仁,但作为一个大教育家,更多的是对学生爱之深,责之切。如果说这些孔子都能忍受的话,那接下来宰予做的一件事,直接惹怒了孔子,孔子实在搂不住火便破口大骂。

这一日,孔子马上开始上课了,一看宰予还没有来,于是派一名学生去找他,原来宰予正在家里呼呼大睡。学生回来后报告给了孔子,孔子一听火冒三丈,盛怒之下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意思就是腐朽的木头不能用来雕刻,粪坑的石头也不值当的粉刷了。可见孔子对宰予失望至极,原本以为他起码是个言行一致的人呢,没想到如此不可救药。孔子的这句怒骂还成为了千古名句。

之后孔子评价人的标准,在听其言后有加了一句:观其行。

有意思的是,孔子去世后,不少人为了推翻孔子的思想,对孔子各种贬低。很多孔子昔日的学生都选择了沉默,而为维护孔子形象,奔走呼号、给对手反击的只有子贡和宰予,想来宰予并没有将老师的责骂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