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教师丶学生和手机 某中学学生“自愿”砸手机 教师却被罚津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三字经》

学生课堂玩手机,老师课堂抓玩手机的学生,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近日,由今日女报微博首发的《永州一老师喊学生轮流上讲台自毁手机,学校:系主动自愿砸毁》的报道引发网络热议,微博中还附有湖南永州道县二中的两名学生砸手机的视频。而后不久,道县教育局回应学生“自愿”砸手机事件:政教员熊某处理方式不妥当,已对其进行严肃批评并扣罚当月津贴。

教不严,师之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的学生就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爱玩的学生就制约他们玩的程度并且不能打扰爱学的学生。而有些拿手机的学生,在学校明文禁止不允许课堂带手机的情况下,无视学校的警告,之前曾报道出老师在讲台上授课而学生却在教室里吃喝的事情,老师若不出手,岂不是“师之惰”。如果学生的心里天天想着玩手机,不但影响自己的成绩,也是对父母家和自己的不负责。这位老师没收学生手机的举动也可以说是可以理解的,有学生家长如此评价这件事:“我要为这位老师点赞,若我的孩子在他班里读书,我放心。没收不懂吗?放假还会还给孩子,假如孩子在校玩手机的成本太低,就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他们心里会想:‘不就是没收手机吗?肯定会还给我的,没关系。’接着还会明目张胆的玩。假如是这样,作为家长,我欢迎手机被摔,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班里的学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做什么事都要付出成本”。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东晋学者葛洪曾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吃饭不要吃的太饱,喝水不要喝的太多,凡事都要有个度。学生玩手机,这位老师完全可以暂时没收,然后通知家长来取,至于学生是不是“自愿”不得而知。即便是自愿,老师也应该适当的指导和制止,毕竟学生手机也是家长为学生置办的财产。有网友回忆起自己上学时候自己的手机,说:“我们老师即使收手机也不是这样的,而是把我们的手机封进信封里,放在教务处的保险柜别,之后便还给了我们”。

其实,现如今,学生的家长给学生买手机一是为了方便联系学生,确认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二是现在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和社会接轨,毕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法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校园生活。只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有些学生自己的自控力差,不会合理使用手机,处在叛逆期的孩子难管教,当没收手机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一些超出限度的事情。

有的人觉得,老师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事情,在学校里,反倒是负面教育;还有人觉得,老师管了玩手机的学生,却还被处罚扣罚当月津贴,那就不如不管他们,直接调到最后一排,眼不见心不烦。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对待学生玩手机,老师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管,因为老师有他这个职业固有的责任;而学生不应该课堂玩手机,因为他们也有学生这个身份该遵守的校规,还要懂得人生路上要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