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恶果,转租公租房就是要被严惩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相信大家对上边的话都不陌生,不论是租购并举的制度还是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望,都离不开公租房的建设和合理配置。

什么是公租房呢?公租房又叫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各种主体通过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筹集房源、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居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是政府为保障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提供的一类住房,申请公租房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入住后仍然需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市已启动公租房分配(含市场租房补贴)1.26万套(户)。

近日,媒体曝光北京某公租房项目,原租价为1700元的一居室房屋,经中介转租后竟达4900元。公租房是保障低收入家庭最起码的居住权,被别有用心的人申请来随意转租,行为是可耻的,是不可容忍的,是必须严惩的。

事情发生后,相关部门对两家中介机构进行了处罚,不但并记入信用档案,还暂停两家中介公司在朝阳区网上签约资格。对于转租公租房的行为,这样的处罚真是大快人心。

而对于4户违规转租家庭,朝阳区房管局已解除其公租房租赁合同,并做出了《关于取消保障性住房备案资格的决定》,纳入不良信用体系。目前,产权单位已收回上述4套房屋,违规转租公租房就是要受到严惩,公平公正的公租房体系,就是要铲除不守规矩的人。

对于公租房的合理分配,把住准入关至关重要,严控退出制度更加重要,违规者严惩,转租者重罚,才能体现公平公正。才能让真正需要公租房的人有所居,公租房不能成为某些人赚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