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海田乡的“贫困户”郑爱国说:我要修桥!

这个夏天对于每一个蓬安人来说,似乎都特别长。

高温、洪水、暴风雨……仿佛商量好似的,都在这个季节齐聚蓬安,晒蔫了大地,浸坏了庄稼,也冲垮了桥梁。

怎么办?桥坏了!过不了河了!

在高温、洪水、暴风雨的折腾下,蓬安县海田乡长沟村服役多年的老桥,终被毁坏。

这座桥,横跨在长沟村一条河沟的两端,原本是村民出入村庄的重要通道。

这座叫做“长沟村”的村庄,离县城至少一个小时车程,村里有许多贫困户,都是靠着政府相关单位的扶持,才得以将日子过得顺畅,村里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青壮年多是在外务工。

如今,桥坏了,过不了河了,可以绕很远很远的路,可以慢慢淌水踩着石头过。

可是,车怎么过?

老人怎么办?

孩子们怎么办?

桥坏了!急坏了村民们,也急坏了村委会的成员们。

村委会已经召开过多次会议商量、探讨,也拿到了同样“急之所急”的乡政府的拨款。但乡政府要考虑的村庄毕竟不止长沟村而已,拨下来的资金不算多,只够修简单的便民桥。

拿到修筑“便民桥”资金的村委会成员们,又一次聚在了一起。这一次,是商量这座桥该怎么修的问题。

是啊!该怎么修呢?

乡政府拨下来的修桥资金,村民们很是感激,觉得乡政府为长沟村的老百姓已经考虑了许多,不能再让政府为难。

如果只是修“便民桥”,当前过河的难题是解决了,但“便民桥”毕竟承载范围和重量有限,使用年限也是有限的。

修好一点的桥吧!

资金呢?

什么?5000元!

村民郑爱国是偶然路过的!

他不是村委会成员,当然也无须理会村委会成员们的难题。

他看到村委会成员们在开会,他路过、听到,他停下来,走了进去。

“我要修桥,修一座更好的桥!”郑爱国说,“大家都来集资,一家凑一点钱,把桥修得好一点,就当是为了子孙后代了。”

集资?

村委会的成员们不是没有想过。可是,在这个以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主要居住人群的村庄里,在这个还有许多贫困户的村庄里,集资这件事,就目前看来,几乎没有可能。

见大家纷纷无奈的摇头,郑爱国急了!

“如果是为了修桥,我出5000块钱!”他干脆的说道。

什么?5000元!

在场的所有人都抬起头来看他,多是怀疑。

郑爱国这个人,他们是知道的。

虽然老实、善良,也热心,但他的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

他一家五口人,父母、妻子和孩子。孩子还小,父母年龄也大了,几乎都没有赚钱的能力,唯有他和妻子在苦苦支撑着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五口之家。

虽然,他俩都没有稳定的工作,靠着打零工赚取一家的生活费。

为了摆脱贫困,也为了“出人头地”,郑爱国决定和许多长沟村的村民一样,也曾远赴他乡,外出务工赚钱。

但那一次,命运似乎打算磨练磨练他。

2013年,外出务工不久的郑爱国,头部出现问题,继而是脑出血。不但无法工作,还需得他人照料。

不得已,本来看到生活希望的郑爱国返乡了……

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无法再从事繁重的工作,无疑让这个本就贫困清苦的家雪上加霜。

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

我为什么要出钱?

日子,好像,真的过不下去了……

但怎么都得过下去。

就在郑爱国一家为生活所迫,陷入绝望的情绪,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村委会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并很快报告给海田乡政府。

2013年,生活艰难的郑爱国一家,被海田乡政府纳入扶贫奔康帮扶对象。

考虑到郑爱国一家的具体情况,海田乡政府通过帮助发展养殖业的形式,带动郑爱国一家脱贫致富。

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郑爱国一家靠着养殖牛、猪、鸡、鸭等家禽,终于将日子过得顺畅起来,一家人又看到了希望。

政府帮扶,自己努力,2016年,郑爱国一家终于实现脱贫。如今,父母在家操持家务,妻子在家附近做一些零工,身体慢慢好起来的郑爱国也能外出找一些活干了。而让一家人摆脱贫困的养殖业,在全家的齐心协力和政府的持续的关心下,也在继续补贴着一家人的收入。

这一家人的日子,终于越过越好!

“我为什么要出钱?”郑爱国说,“因为我不想当一个忘恩的人!我贫困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是村委会帮助了我,村民们也帮助过我。现在,我在大家的帮助下脱了贫,我也想出点力,为大家做点事情。”

你愿不愿意?你心不心疼?

郑爱国出了5000块钱集资修桥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沟村。

5000块钱啊!对于这个修桥的资金来说,不多,但对于每一个长沟村的家庭来说,也都不少。大家想了想,许多人互相问着:你比郑爱国富裕,让你出5000块钱修桥,你愿不愿意?你心不心疼?

肯定会心疼啊!

要养多少鸡鸭?

要卖多少鸡蛋?

要卖多少猪肉?

……

何况,对于刚刚才摆脱了贫困的郑爱国来说;

何况,郑爱国的父亲,平日里上街,连四块钱的摩托都舍不得坐;

何况,郑爱国说做就做,马上去取了5000元钱,交到了村委会。

……

想到这些,村民们都感动了!

是啊!连刚刚脱贫的人,都能为了村里修桥出钱,我们还在等什么?

于是,在郑爱国的影响下,大家奔走相告,纷纷捐款。

许多人在微信群里、朋友圈里说到了郑爱国捐款的事情,这下好了!连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坐不住了,大家发红包、转账……通过各个渠道和方式,都要为长沟村集资修桥的事情捐款出力。

这些人中,许多人只是偶尔要从这座桥通行,甚至,一些人根本不需要从这座桥通行。

越来越多的钱,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因为感动!

因为感恩!

因为,有人需要,而“我”刚好能够帮忙!

据统计,集资开始后,在郑爱国等人的带动下,为海田乡长沟村修桥这件事,仅一天时间,大家就筹集到了近三万块钱。

所有的钱聚集到一起,该是能够修一座更好更实用的桥了。

村民们每天都会去“看桥”!

2018年9月,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这座桥的修建工作终于开始了。

不仅如此,修建工作开始后,许多在附近干活的工人“慕名而来”,想要参与到这座桥的修建工作中来。

领了工作内容,就开始干活了。

没有问工资,没有提要求。

“先干了再说,少一点没关系,先把桥修好,至于工资,我们知道肯定没有在外面做工的工资高,因为修桥资金不足,工资可能会很少。不管了,先修吧!”

真的,平日里对金钱在乎,“斤斤计较”的劳动者,他们的“义气”一旦上来,足以让许多人汗颜!因为,他们心里,一直埋藏着最质朴的情感:郑爱国还没有我富裕,他都能捐5000块,我也能出点力。

2018年9月,海田乡长沟村终于开始修桥了!

2018年9月,长沟村的村民每天都会去“看桥”!

(来源无线蓬安) 记者:汪小妆

审核:郑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