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风物志——地瓜

地瓜,学名叫“白薯”或“红薯”,可咱文登人只叫它地瓜,土得掉渣的称呼里,渗透着一种与天下苍生休戚与共的淳朴味道,就像咱们憨憨的农民兄弟。

文登地瓜多种植在丘陵地带,沙壤土,光照足,通气好,排水快。所产的地瓜个头均匀,外皮光滑,颜色新鲜,筋少面多,糖度适中,淀粉质丰富,吃起来口感很好。

在那个“自然灾害”的年代里,地瓜为维持本地人生命的延续立下了不朽功勋。为何这么说?因为地瓜产量高,好侍弄,一亩地少则千斤,多则以吨计。

听父辈人说过,同样的灾荒如果降临在欧美人的头上,恐怕一个也活不过来,但我们的父辈人硬是在地瓜的支撑下,挺过来了。是啊,被饥饿折磨过的人们,迸发出的创造力也是空前的。地瓜不足以果腹,人们就发明了许多方法,除了烀地瓜、地瓜干、地瓜丝、地瓜煮、地瓜面等“奢侈品”,还把地瓜蔓、地瓜叶等难以下咽的东西全部进行“精加工”,做成饼子、豆包。

并非浑身是宝的地瓜,不遗余力地为人们奉献出最后的一点点能量。贫穷的人们,从没有放弃对生活和未来的向往,其扎根在贫瘠的沙土地上的弱小而执着的生命力,多像那满山遍野间和着海风默默生长的地瓜。

幸运的是,这一段让国人不堪回首的历史只存在于先辈的讲述中,待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地瓜在更多意义上已经可以归入到“点心”之列了,这曾经养育了几代胶东人的活命本钱,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了一种休闲意味十足的“小食品”了。

除农民少量的自食外,大多数用于深加工,如地瓜淀粉、地瓜粉条、地瓜汁、地瓜薯条、烤鲜地瓜等。文登的地瓜干、东汤村粉条,都是响当当的地方名牌。特别是东汤村粉条,把现代机械与传统老手艺相结合,让曾经名震胶东的老品牌又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