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治理农村“三房”的铁骨与柔情

  自古到今,“一箪食、一瓢饮,一所屋”是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全民奔小康的当下,“居者有其屋”已不再只是有房住,还得住得安全,居有品质。

  但品质居家并不等同于任性建房。面对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建新不拆旧等任性建房行为,临安亮出农房建设“紧箍咒”,制定了“建新先拆旧”、“三带”、“四到场”等严管措施,还安装了监控探头全天候监管农房建设。对因贫久居“寒窑”的困难家庭,临安已连续多年将危旧房改造列为区政府为民实事项目。

  周云村的革命

  去年,周云村作为全省推进农村不动产登记改革试点,着手开展了“拆违”“改围”两场革命。拆除了村里所有违章建筑、附房和建了新房未曾拆除的破旧房。并对各家各户的围墙进行了改造,愿意拆除的拆除,不愿拆除的,一律改为60厘米高,根据农户意愿修筑成石墙、竹篱、塑钢各种款式。拆出来的空地或复垦、或绿化、或建小公园,或修停车场、或铺筑村道……以前夹杂在房前屋后、村道两旁的破旧房、铁皮屋,被一片片的玉米、丝瓜、茄子取代,一夜之间,周云村变得疏朗通透,散发着田园牧歌的气质,成为临安农房改造的典范。

  除了改旧貌,如今的周云人建新房也很守规矩。村民可以按临安区通用图集样式建造。今年以来,天目山镇新建的农房全部按照“带图审批、带图施工、带图验收”(简称三带)的要求进行,做到挂牌施工、持证动工,镇里严格落实“四到场”制度(建筑放样到场、基槽验收到场、一层完工到场、竣工验收到场)。没有“到场”的时间里,则交给监控去管。

  任性建房的“紧箍咒”

  临安区年均新批农民新(改)建住宅约3000座,其中新建住宅约1000幢。新建农房规范与否,决定着临安“全域景区化”建设的底色,决定着临安“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的成败。为有效治理农房建设乱象,去年,临安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农村居民住房建设规划技术规定》《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导则》《庭院设计规划建设导引手册》等技术文件,编制了农房通用图集,限定了110㎡、125㎡、140㎡三个户型面积,设计了4种风格共计84个户型图,下发到镇村,给建房户查阅选择。

  新批农房做到三个“一律”:一律“建新拆旧”,从源头上管控“一户多宅”的难题;一律“三带”“四到场”,杜绝新增违建,把控超高、超面积建设;一律“联合会审”,建立了基层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联合审批机制,确保新建农房不违规、不走样。

  上半年,临安累计审批农房1596座,其中在建1130户,全面实现“三带”“四到场”施工。眼下,临安正筹划在区级层面组建一支农房建设管理执法队伍,镇级层面配备1名以上专职管理员,各村设置规划建设监督员。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农房建设。

  “三不三一”治危房

  去年,根据全省“除隐患、保安全、促转型”治危拆违专项攻坚行动的统一部署,临安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旧房排查、整建力度。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村(居委会)排查、镇街审查、第三方专业机构协查”的三级联动机制和“一户一方案、一户一干部、一楼一预案”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排查不漏一户、治理不少一户。

  今年,临安按照“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不留死角”的要求,于3月初全面开展新一轮农村危旧房排查治理工作。截至目前,D级危房已全部拆除到位,C级危房全部治理到位。实现了在主汛期前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的预定目标。眼下,临安正着手推进2065户农房改造项目建设,目前已完工743户。

  大庇“寒士”不差钱

  每一座危旧房,背后都连着一户困难家庭。近年来,临安区始终将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工作来抓,连续多年列为区政府为民十件实事项目。

  临安在杭州地区首创困难群众住房就在申请资格联合审查制度,分别由住建、民政、残联、公安、国土、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申请对象的家庭成员住房情况、收入情况、财产情况、经营情况等实施联合审查,审查结果作为救助资格的依据。对审查有异议的家庭,牵头部门均逐一现场走访核实,确保救助工作公平、公正。

  今年,临安计划完成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498户。目前,列为住房改造对象已全部开工,44户已完工。下一步,临安将按照“审计跟踪全过程、监督检查全过程、公示公开全过程”的工作要求,高标准完成全年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