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到火灾才等来“高度重视”

马涤明

截至26日14时,哈尔滨“8·25”火灾已导致20人遇难,另有23人不同程度受伤。据调查,涉事酒店从2016年以来,至少9次被检查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并于2017年7月31日被确定为松北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假如9次被检查出消防安全隐患的这家酒店被及时关停,还会有这场火灾吗?假如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是否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都清清楚楚明示出来,“8·25”酒店火灾中的遇难者还会不会冒着生命安全投宿?悲剧已无法挽回,生命没有假如,追问却有必要:这家隐患重重的酒店为何能照常营业,它的“底气”源于何处?

《关于哈尔滨北龙温泉休闲酒店有限公司执法情况的汇报》显示,涉事酒店早被查出报警系统障碍、消防火栓被杂物遮挡、喷淋头损坏、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标准等问题,可谓触目惊心。事故发生后,酒店法定代表人因涉嫌消防责任事故罪被刑事拘留。酒店经营者明知有问题不整改,对利益的追求导致疏忽或心存侥幸,那是罪有应得。

这些问题既然不止一次被发现,那么,不禁要问一句,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的监管职责是否到位。按照《消防法》第六十条,该酒店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应责令改正,拒不改正则由执法机关强制执行;按照《消防法》第五十八条,该酒店的情况应在“责令停产停业”之列;按照《消防法》第七十条,不执行停产停业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强制执行。

如此说来,倘若能够严格依法办事,涉事酒店早就“死”了,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事故。但是它竟然违法“活”了多年。每次被查出问题后酒店仍可营业,仅有一次“临时查封措施”,其余大多是罚款了事,以及未附加强制性的“责令整改”。从这个角度看,20名遇难者既死于经营者的作恶,也死于相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当地已经表态,无论涉及谁,事故调查都会一查到底,并开展大规模消防排查,这些措施虽属亡羊补牢,但确有必要。但是,平日里就要防患于未“燃”,别总等出了事才等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