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阶层必读:为什么说通货膨胀就是掠夺?

说起通货膨胀,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眼前的津巴布韦、委内瑞拉,还有民国时期的金圆券。

其实通货膨胀,是每个人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国家的财政金融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经济指标。

大名鼎鼎的美联储就将控制通货膨胀列为它施政的双重目标之一,另一个目标,当然就是就业率。

通货膨胀历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但是因为受到错误观点以及以讹传讹的影响,很多人对通货膨胀的本质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同时也对其潜在危害缺乏足够的警惕。

那么通货膨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又是如何悄悄夺走民间财富的呢?

这得从通货膨胀的根源说起:政府发行了太多的钞票。

著名的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给华尔街日报写过一段话:“你们能不能在每天的头版上,用大写字母印上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通货膨胀是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一手造成的。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如果你们真这样做,那就是无量功德一件”。

顺便要说明的是,哈耶克这个人可真不是一般的所谓经济学家,而是经济学界执天下牛耳的人物。他一贯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1974年,哈耶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里程碑式集大成者。

从字面上解释,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膨胀就是数量增加。不过不幸的是,很多经济学家有意或无意的抛弃了通货膨胀的原意,把物价上涨视为通货膨胀,好像物价不涨,通货膨胀就没有发生。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通货膨胀当然会带动物价的上涨,可这结果并非必然。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比如说战争会导致生产物质的破坏,商品奇缺,物价就会暴涨。

而科技进步则导致生产力的提高,物价下降就是必然的趋势。

有的时候,通胀在进行,物价应该上涨却没有出现上涨,反而出现物价下跌的情况,说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过去中国二三十年间,发行的货币(M2)增加了80多倍,绝大多数的物价都涨得并不可怕,只能说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发挥主要作用。

甚至有些商品反倒出现了降价的情形,这些商品都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产量和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单位成本极大的降低了。

一个可以用来佐证的事实是: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国都在大搞通胀,但是电子产品的价格一再下降。

用物价的涨跌来测量通胀,简单的事情会复杂化。像中国就精心挑选了几样一篮子商品价格,然后把这些商品的价格当成通胀的指数。这样得出来的通胀结论,和真实的通胀率相比,就有很大的出入。

中国的一篮子商品指数,也就是CPI指数,由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这其中包含了8大类体系,指数构成分别是:食品、烟酒、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社会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唯独没有把商品房纳入进来,这就大大掩盖了通胀的程度。

在经济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货币超发是中性的,它将引起所有商品价格成倍的上涨,简单的说就是货币超发一倍,所有商品价格跟着上涨一倍。

这种说法竟然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支持和认可,堂而皇之成为一种货币中性理论。换而言之便是,通货膨胀对所有人都是公正公平、一视同仁的,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放屁!

要知道,超发的货币有二个重要的特征:

一是钱并不是一夜之间全部投放到市场上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二是钱并非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各国货币都是由中央银行发出,再一步一步的传递给下一层,引起涟漪式的物价上涨,直到传导到社会经济神经的每一个末梢,这一个通胀周期才告结束。

中央银行如果新发了100亿美元的钞票,资产负债表就要记录:央行负债100亿美元,再把这笔钱借给政府部门、商业银行,这是最简单的创造新钱的方法。

当然实际情况会复杂一些。

比如说,企业出口商品赚取美元,美元到手之后就得先换成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也是央行新创造出来的。中国外汇储备的攀升,就意味着人民币的总量在增长。

再比如说,商业银行向央行借钱,要向央行缴纳准备金,央行调节准备金率,就可以调节市场上广义货币的数量。这些钱的源头都可以追踪到央行。

新的货币流入国家部门和商业银行以后,都是热气腾腾的新钱,这些钱都有实际用途,比如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很多社保和医保的补充基金,还有股市的救市基金等等,或者干脆就是商业银行用来扩充资产,新增信贷准备金。

世面的物价还没上涨,新钱进入以后,首先会推动相关产业价格的上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推高水泥、能源、玻璃、重工业的产品及服务价格。

这时候,相关行业就会蒸蒸日上,连工人也会顺带着沾光,工资增长就不是个问题。这是实体方面。

另一方面,金融行业是直接接触新钱的行业,每一次政府发行货币,金融行业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因为新钱要先经过他们的手才进入市场,他们居中随便拔一点,就够他们大发奖金了。

获得新钱的行业和人员,他们有自己的投资和消费渠道。

每年春节,银行、国企以及其他金融单位发完年终奖之后,毫无例外房价就要开始上涨。这里面就有新钱的莫大功劳。

钱流动到哪里,哪里的物价就会被推高。

一般来说,农村是离新钱最远的地方,农民卖完粮食进城,绝望的看到所有物价都在上涨。好多地方的工薪阶层也境况悲惨,只有当物价全面上涨,怨声四起,公司为了留人,才会象征性的涨涨工资。

说句不客气的话,街头卖奶茶的小妹,她们都比工薪阶层提前感受到货币市场的变化。差不多到了这个时候,新钱也就流到了尽头。

这些新钱,从央行印刷出来,到通胀的结束,需要多长时间呢?

新钱的分发需要时间,消费需要时间,其次,这些多印出来的钱,并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具有针对性的发放,时间上具有滞后性。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滞后的时间也就是半年。

比如说,你的货币超发了20%,那么这种通胀的时间大概需要半年时间,才最终在商品的价格上面体现出来。

通货膨胀发生以后,很多人的收入都会上涨,不过这些人的收入上涨只是一种货币幻觉,真相是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会受到通胀的侵蚀。

收入的上涨远远没有物价涨得多,这是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的第一重伤害。

第二重伤害是新钱的分配,对于穷人和富人的待遇是冰火二重天的。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钱本身都是长了眼睛的,而且都是势利眼,这些钱被印出来放在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钱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知道了这一点,答案就很明确了,你是愿意把钱放在穷人那里,还是愿意放在富人那里呢?

富人有资产,有抵押物,以前的信用也比较好,当然是放在他那里更靠谱了。

要记住的是,银行作为企业,是不会讲个人道德的,企业遵纪守法、遵守契约然后赚钱,就是它的最高道德。

从这个角度而言,银行把钱只借给富人是没错的。所以富人总是最先得到多印出来的钱,开始掠夺穷人。

当然这个掠夺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市场上一共有一千万件商品,共有一个亿的货币,那么平均下来每件商品的价格就是10块钱。

这时候货币如果增加到2个亿,一件商品的价格就会从10块涨到20块。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通胀发生前或者发生的时候,穷人永远都在为柴米油盐发愁,为自己银行存款少得可怜在抱怨;

富人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从银行搞到最多的钱,如何购买更多的不动产来抵御通胀,资源理所当然的向更少数人手上集中了。

商品从10块涨到20块的过程中间,富人就已经聚集资本锁定那些优质资产或有上涨潜力的商品。比如说,有的富人在通胀之前,购买了100万件商品,然后他再把这100万件商品卖出去,他就获得了一倍的利润。

如果他懂得用杠杆操作的话,他的获利将会更大更丰,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特征:新钱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每一轮通胀发生时,事实上是富人抢劫穷人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很残忍,但也说明了财富增长的实质。大家不妨用这个原理来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热衷于购买房地产?

也难怪有人说,在高通胀、低利率的中国,存钱就等于把钱存在了小偷那,这个小偷就是银行。

它会慈眉善目的告诉你,欢迎您存钱,您取钱也随意,来去两自由。但是你存钱的时间越长,你的损失就越大,钱也就越来越不值钱,原因就是中国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

但是这个通货膨胀属于隐性通货膨胀,你稍不留神,是很难察觉到的。而且政府不会提供给你任何一个有效的数据来参考。

如果你真相信官方发布的CPI物价指数,那么毫无疑问,你的财富将会大大的缩水。

最后要说的是:

首先,这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只是因为科技短时间内进步得特别快,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而已。

当科技进步速度放缓,或者到了一个暂时的临界点,支撑不起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各种深埋的社会矛盾就会充分暴露出来。

通货膨胀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征。政府不断货币放水,恰恰说明它应对这些矛盾的无力和无效,只能治标不治本,走一步算一步。

其次,大家动不动都在谈现金为王,现金为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别误会了,这里的现金是指美金。其中的道理,不须明说。

当然,对于富人来说,手上保持一定体量的现金,可以及时进行金融运作和资产抄底,利用通胀的时机打狙击。

放眼未来,被洗了一轮又一轮的工薪阶层,被洗的命运还得继续。

我们只写有温度和有态度的文章,欢迎您的关注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