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连载」系统认知人民币 成为入门行家——第二篇

1、 人民币的发行、图案;

① 发行时间

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历时5个年头;

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1956年。

第三套人民币:1960年、1962年、1965年、1972年。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1990年、1996年。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2000年、2005年。

说明:纸币上的年号与其发行的时间是两回事。纸币的发行时间一般是指纸币的设计、制版或印制时间,通常晚于票面上的年号。例如,我国第二套人民币原计划在1953年发行,故年号为1953年,但其实际发行时间却是1955年3月1日。第三套至第五套也是类似情况。

② 发行面值

我国人民币因发行时间不同,在面值分等配套上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仍处国内战争时期,当时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以致发行的主币面值从1元到5万元,共分12等,大小面值相差5万倍,而且第一套人民币没有辅币,也就是没有角与分币的币值。

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设有辅币,面值档次为1分、2分、5分、l角、2角、5角、1

元、2元、3元、5元、10元共Il等,主币大小面值相差IO倍。

第三套人民币取消了3元面值,面值档次为lO等,主币大小面值仍差IO倍。

第四套人民币开始增加50元、lOO元面值票券,面值档次增加到12等,主币大小面

值相差lOO倍。

因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以1元到lOO元居多,其主币一般都设有20元面值,以方

便结算。故从第五套人民币开始增加了20元面值票券,从此我国人民币面值分等配套开始与国际接轨。

人民币单位名称主币为元,元以下辅币有角、分,共3个等级。

③ 冠号

人民币纸币上除丁汉字、少数民族文字、汉语拼音及第四套人民币主币上增加的盲文外,还有冠号,其目的是控制各种票券的印制数量和防伪。冠,取首之意,冠字也称“字头”,即印在票券号码前的符号,用以表示各种票券和印制数量的批号。我国发行的前三套人民币用罗马数字做冠字,自第四套人民币开始改以汉语拼音字母做冠字。号码也是用来控制票券印制数量的编号,是每一冠字批号中的具体编号,在同一冠字批号中的号码一般不会出现重复。

「连载」系统认知人民币 成为入门行家——第二篇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