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读字音是件高风险的事,跟语言学研究的混沌状态有密切关系

先看来一则推文——

读音的荒唐感是谁造成的?

我要说,国人读字音成了件高风险的事情,跟我们语言文字的主管部门研究的混沌、混乱、迟滞状态,学术水平不高是有密切关系的!

无用研究眼花缭乱,需要清晰的东西放任不管!

请看这些人的究因分析:

北大中文系退休教授王理嘉和苏培成都明确表示,拼音是汉语学习的“金拐棍儿”,绝对不能弱化、不能丢弃,不能再减少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了,否则汉语学习就会是“夹生饭”。

——弱化的板子反打到中小学教师身上了:你减少了教学时间!然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却不是时间问题而是上面学术层面对读音研究的清晰问题。是专家们能否给中小学教师提供可以支持读音“强化”而不是“弱化”的“清晰”的研究成果的问题。如果没有,那好,增加教学时间,你越“强化”,结果恰恰相反,你不仅不能“强化”读音反倒有可能“强化”了混乱!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一线的教师现在都有这种感觉,越是加强了读音的辨析,可能得到的结果却是越不知道怎么读音!为什么?因为人家提供给你的读音标准本身就是变来变去的,不明确的。你从来就没给出个明确的说法。因此,越强化,可能越困惑。这才是“弱化”的根源。

什么时候中小学读音教学弱化过?恰恰是因为敬畏、强化了建立在我们目前的语言文字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读音教学,才增大了国人读音的混乱!

真的不怪林校长,要怪怪那些背着学术头衔之名,占着国家大量的研究经费,却奉献不出解决读音实际问题,明确读音问题的所谓学术大师们。他们把读音问题搞乱了,复杂化了,才真正使读音教学弱化了。不仅如此,这些人还整一个没整明白:不知根源是自己的问题,反倒过来怪你没重视读音教学。这个领域的专家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