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发展水平高,面临“走出去”新机遇

我国核电发展水平高,面临"走出去"新机遇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围的电子构成的。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简称核能或核电。自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世界核电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

一、核电发电量逐年上升,完成投资规模下降

核电、风电和光伏等作为技术成熟的清洁低碳能源,与火电相比,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核电较少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发电效率稳、发电规模大。从现有技术条件分析,核电作为一种可供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电力调度上,核电作为清洁能源,调度顺序优先于燃煤、燃气、燃油等火电机组,按优先保障顺序安排发电。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规模占比仅为1.12%,到2017年增长至2.02%,2014年核电完成投资额为533亿元,到2017年减少到395亿元,核电投资建设放缓。

图表:2010-2017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商业联合会

图表:2010-2017年中国核电发电量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商业联合会、三胜咨询

图表:2014-2017年核电行业投资额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商业联合会、三胜咨询

二、核电安全性世界领先

此外,核电发展仍然面临公众接受程度、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核电安全性(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退役)、宏观经济与电力需求变化,以及其他能源形势的竞争等挑战。对此,我国核电行业应该明确发展战略与目标,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优化经济性、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完善法规标准监督、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公众交流与沟通,并创新未来反应堆设计。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在役核反应堆数量为451台,累计运行17613堆年,在建机组数量58台。截至2018年4月,我国核电机组已累计运行超270堆年,核电厂的安全性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且在不断提高。

三、核电"走出去"发展大利好

目前全球核能发展进入最新阶段,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球新建核电机组可能达200台以上,其中'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规划新建核电机组126台,装机总规模约1.5亿万千瓦,这对我国三代核电'走出去'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我国目前在建和待建的三代核电项目涵盖了ACP1000、ACPR1000、华龙一号、CAP1400、EPR、VVER1200/AES-2006和AP1000等多种技术。我国核电发展始终坚持走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再创新的技术发展路线,先后经历十余年完成了自主品牌百万千瓦级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研发,形成了"华龙一号"等自主核电品牌。我国三代核电机组一直以来秉承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性、经济型、成熟性与厂址适应性、国产化等设计原则,坚持核电技术自主革新。

三胜咨询研究员认为,三代核电"走出去"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我国与有关国家开展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但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又对核能发展国家的核能技术提出了包括人力资源、投资方式、法规体系、环境保护、核安保、应急计划等在内的19个新的考核标准,我国核电行业应该对此高度重视,核电技术革新应以这些标准作为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