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坑娃的6個瞬間,沾上任何一條的你都要臉紅

當你這樣對待孩子時,你還敢說你是父母嗎?

瞬間一

小男孩在房間裡寫作業,爸爸媽媽則在客廳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嘻嘻哈哈的喜劇電視節目吸引了孩子的好奇。孩子心裡癢癢的總想看,也不能專心寫作業。

剛探出頭就被父母呵斥:“沒寫完作業看什麼電視,回去回去!”

瞬間二

母子二人到圖書管看書,還沒進門媽媽就叮囑說:“圖書館不許喧譁!”結果進了圖書館沒多久,媽媽的電話“叮叮叮”響起來了,拎起電話越聊越歡,靜靜的圖書館裡,她的通話就像在放喇叭,引無數人反感側目。

瞬間三

“小朋友要誠實,不能說謊,說謊不是好孩子。”爸媽經常這樣教育孩子。

“爸爸,我剛才告訴李叔叔,說你週末在家!”

“哎呀,你這個笨小孩,下次他再打電話來,說我那天要出差!”

“為什麼呢?”

“沒為什麼,大人的事小孩不懂!”

瞬間四

晚飯後,媽媽帶著兒子在小區裡散步,迎面走來了住在同小區的一個小姐姐和她爸爸。

兒子興奮地說:“媽媽、媽媽,是那個小姐姐哦,我們去找她玩。”

“不要了,打擾別人不好……”媽媽支支吾吾,其實是媽媽內向不善交往。

“媽媽,你不是經常跟我說要外向,多跟其他小朋友玩嗎?”

媽媽語塞。

瞬間五

爸爸在外搓麻將回家後,見到兒子跟幾個小男孩在打撲克,每個人臉上都貼了紙條,爸爸一看火冒三丈,“小小年紀竟然學壞!”隨後操起旁邊的雞毛撣子就打。孩子大哭一邊跑一邊叫:“為什麼你能打麻將,我卻不能打撲克?”

爸爸臉頰一陣紅一陣白。

瞬間六

媽媽給女兒買了一本又一本的書,但是每本書的遭遇都是被孩子翻了一次就丟在角落,媽媽整天嘮叨要孩子看書,“養成看書的習慣好處很多!能培養氣質,還利於以後寫作文……”

但每當孩子拿起書本看,媽媽就在一旁看手機。

“媽媽,為什麼你不看書?”

“媽媽眼睛不好!”

“書本會比手機更傷眼睛嗎?”

日常生活中,無數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這樣不對”、“那樣不對”等來規範孩子的言行,但最有效的教育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說教,天天費盡唇舌的批評教育,總是抱怨孩子這裡不聽話、那裡不聽話。

但其實有時候父母自己照照鏡子就知道,孩子的一切優秀或惡劣的性格舉動,都是父母影響下的產物。

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在教育孩子時,與其讓孩子記住規則,還不如給他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也是父母最佳的模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