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懂事真的會讓我快樂嗎?

爸媽,懂事真的會讓我快樂嗎?

小時候,每次自己犯了錯誤,家長說到別人家的孩子時,都會說“你看人家小白多懂事,一點都不讓爸媽操心,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呢”。而每當有事情做好被父母誇獎時,他們也總是說“哎呀,我家孩子真懂事,作業早早就做完了”、“真懂事,這次考試又考進了前三名”、“真懂事,都會自己收拾床鋪了”……很奇怪,不管是做錯事情被懲罰還是因為做得好被鼓勵時,總可以聽到“懂事”兩個字,這就導致“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從兒時起就如烙印般烙在心中,一直陪伴到我們長大成人,甚至在我們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以後,又歷史重現般將這條法則用在下一代身上。

懂事,其實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最起碼作業早早做完就可以早點出去和小夥伴玩耍,最起碼考試考進前三名證明了自己的學習能力,最起碼會收拾自己的床鋪以後自己生活的時候就不用擔心了……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懂事變成了好孩子的代名詞,只有懂事、聽話、懂得體恤父母、事事都把自己安排好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才是最棒的孩子。如果你不懂事,就算你在其它方面做的很好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可。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無疑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

情感上得不到鼓勵和支持,有時換來的甚至是打擊,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變得敏感、自卑、內心脆弱,此時家長又怎能期望孩子長大後成為陽光自信的人呢?

”懂事“的習得需要循序漸進

“懂事”和孩子的心智成熟有關,需要時間的醞釀,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過早要求或者只是一昧地要求孩子變得懂事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反而會適得其反,並不可取。

更重要的是,有些家長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勵”孩子做一個懂事的人的時候(可能他們自己也並未意識到),他們的言行其實在無形中將“懂事”和其它特徵捆綁了起來,比如懂事的孩子才是孝順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才是懂得感恩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才是未來能幸福生活的孩子……

父母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孩子做不到就是不孝、就是忘恩負義、就是未來沒前途。家長可知,一個太懂事的孩子,在長大後要做多少自我犧牲?

小劉今年26歲,大學畢業沒幾年,但現在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小學當老師。她從小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不僅能打理好自己的事務,得空了還能幫媽媽收拾家學習做飯,是媽媽的得力助手。就這樣一路成長過來,當初選的現在這份工作也是爸媽滿意的工作。小劉平時在學校和老師、學生相處的挺愉快,下班後也總是和身邊的朋友談談學校發生的事情,可以看出她對自己目前的工作也挺滿意。

但一個偶然喝醉酒的晚上,小劉坐在桌旁突然就哭了,“這並不是我理想的工作,我當初畢業是想去北京闖闖,但媽媽總是念叨說北漂太辛苦,就在本地找個學校的工作多好,這樣她和爸爸也就不用太操心。當時腦海中有那麼個聲音在說‘我就是要去北京試試’,但緊接著媽媽就說‘你從小就聽話懂事,我們相信你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之前那個念頭一閃而過,再也沒有出現過,因為有另一個聲音不停說‘我懂事,不能讓爸媽操心,我去學校上班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安排’。於是,我妥協了,我放棄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抱負,因為習慣了。”

說罷,小劉抹了把眼淚,一杯酒下肚,“沒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啊”。現在,她依舊是別人眼中那個特別懂事的人,只不過再也不是個小孩子了。她什麼事情都一個人扛著,一個人生活,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做飯,一個人修電器,一個人包攬所有事……只要是自己能想辦法解決的事情堅決不求助別人。她總是考慮別人的感受在前,最後才考慮自己,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絕不給別人帶來麻煩,因為她總告訴自己“我懂事我忍讓”。時間久了,身邊的人都以為小劉強大到可以一個人處理所有的事情,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樣的生活很累,她也需要人陪,她也不想在需要安慰的時候只能故作堅強,但她還是習慣了靠自己,這樣“懂事”的小劉得到的是快樂嗎?

其實,父母作為長輩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可以理解,畢竟父母不僅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同時也有為孩子的將來考慮,“現在懂事了以後就能少吃苦了”,這樣的話總是可以聽到。但希望所有的父母長輩,不要再僅僅從“懂事”這件事上去衡量自己的孩子了,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和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