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乐”了山村贫困户

河南省淅川县道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旅游扶贫活动纪实

河南省淅川县道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3月进入淅川县毛堂乡龙泉村,历时6年深耕细作,将一个穷乡僻壤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扮靓了一个乡村,促进了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

道禾公司的旅游扶贫是一种浸润式的、顺势而为的自然行为,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部完整的龙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纪实,产业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带动了农民脱贫,脱贫的过程助推了产业的发展,道禾用实践证明,龙泉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之路。

道禾公司从2012年起持续流转了龙泉500多亩土地,逐步打造成了黄金梨、猕猴桃、大樱桃、杏李儿、草莓等7个四季可采的采摘园,并建成观赏荷塘、开心农场、古树广场、景观水坝、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带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利用自然资源加工农副土特产品,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丰富了来此旅游游客的汽车后备箱。

土地集中流转之后,公司通过产业规划、建设实施,发展乡村旅游,使龙泉村有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同时由道禾公司承担经营土地的风险,龙泉村基本每户都有租赁土地,一般农田每亩每年可收入600元年租金。农民由道禾公司聘用,对采摘园进行田间管理,龙泉村常年在度假区务工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8000到25000元之间。

度假区在安排工作岗位时优先安排贫困户贫困人口就业,在他们具备劳动能力的前提下,安排他们从事度假区保洁、村庄环境卫生打扫、垃圾分类,餐饮业洗碗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保证他们能够获得一份最低的收入保障。

徐会丽是龙泉村的一个贫困户,家庭条件非常差。2014年,道禾公司流转了他家土地3.7亩,用于种植莲藕,每年付土地租金2220元,扶贫攻坚行动开展后,徐会丽被安排在度假区从事卫生保洁工作,每月领取工资1200元,另由公司每年供应面粉600斤,几项收入合计每年17000元以上。

2017年,道禾公司安排龙泉村全部16户贫困户33人在龙泉乡村旅游度假区务工,有包括龙泉在内的江沟村、曹庄村、白水河村、闫家沟村等57户贫困户参与龙泉乡村旅游产业分红。

淅川县道禾公司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采取“公司+游乐项目+贫困户”的旅游扶贫模式。具体做法是:公司根据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需要,精心筛选一批受市场欢迎的游乐项目,与贫困户合作,运营一批小型游乐项目,由道禾公司统一进行经营管理,贫困户持大股,每年进行分红,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在项目中从事管理工作,获取劳动工资。通过这种模式,带动龙泉村及周边村庄4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河南省淅川县道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龙泉乡村旅游度假区实施旅游扶贫实践,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乡村旅游扶贫大有可为。一般来讲,越是贫困的地区,恰是生态环境保护比较好的地区,也是最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这里的农民守着金山银山却吃不饱肚子,我们的使命就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道禾公司通过龙泉项目的实践,证明了在淅川县山区一个旅游资源平庸的普通山沟沟里,乡村旅游之路是可以走的通的,龙泉做的到,其他地方同样可以做的到。

二是,旅游扶贫可以是一件自然为之的行为,是贫困户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是农旅融合,是一产、二产、三产的综合体,自然离不开农村、农业和农民,农民是乡村旅游主体里面的最主要元素,他们在其间从事劳动,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从而实现脱贫致富,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需要刻意为之。企业帮扶贫困户,同时贫困户又为企业创造效益,这是一种共赢。

三是,乡村旅游扶贫,带贫能力强,带贫空间大,可持续发展。因为乡村旅游涉及三产融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农家乐餐饮、民宿酒店,旅游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加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表演等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这一切,因为有了公司的统一运作,就成为一种市场化行为,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