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件事,內蒙古幹部羣衆有話要說!

連日來

《人民日報》、新華社

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內蒙古日報》等多家

中央媒體和省市媒體

集中報道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

這些媒體刊發播出的

庫布其沙漠治理報道

在廣大讀者和網友中引起強烈反響

大家一致認為

中宣部將我區庫布其沙漠治理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典型

進行集中宣傳

是對習近平總書記

生態文明思想踐行者

生動實踐的謳歌

宣傳這一典型

對於全社會更加深刻地領會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

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大家紛紛表示

要深入學習弘揚庫布其精神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道路

為構築祖國北疆

萬里綠色長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們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

一座精神豐碑

和林縣林業局局長邢仝牢

庫布其是沙區各族人民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一代接著一代幹,用忠誠鑄就的‘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精神堅守。我看了這幾天的報道非常感動,深受鼓舞。今後5年,和林縣將完成新造林10萬畝,其中依託國家工程完成造林7.5萬畝,重點解決山上治本的問題;依託重點區域綠化和植被恢復項目完成造林2.5萬畝,重點解決身邊增綠的問題;通過企業流轉土地造林,結合政府投資,以經濟林為主完成退化林分改造20萬畝,重點解決森林資源質量不高、經濟效益低的問題。在造林樹種的選用上,要由過去的生態景觀型樹種向生態景觀經濟型樹種轉變。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農牧林業水利局副局長於長宏

庫布其從黃沙漫漫的生命禁區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是奇蹟更是一種精神,它深深地觸動了我們林業人。今後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精心謀劃,周密組織,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提高轄區綠化面積,讓城市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包頭市天龍生態環境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崔貴明

綠富同興畫卷在沙海中鋪展,標誌著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庫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歸功於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歸功於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在國家相繼實施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以來,庫布其沙漠治理進入點面結合、遍地開花的新時期。庫布其沙漠治理的精神和經驗,對於我們今後在荒山治理方面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也讓我們生態建設的信心更足了。

牧民何玉傑

我在電視中看了庫布其沙漠治理報道,為庫布其人治沙的精神所感動。沙漠中種梭梭可是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既能綠化沙漠改善家鄉的居住環境,又有經濟效益。今後我要繼續擴大種植面積,讓家鄉變得更加美麗。

人民教師王建民

庫布其所創造的綠色奇蹟,是幾代人堅持不懈努力的成果,庫布其人‘頂著風沙不回頭,盯著綠色加油幹’的‘愚公’精神值得我們大力弘揚和學習。

一條治沙之路

烏海市林業局產業科科長李志英

庫布其沙漠治理走出了一條民營企業牽頭,產業發展和生態治理相結合的道路。烏海市目前的林產業正是走的這樣的發展道路。只有實現綠富同興,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增長,才能形成沙漠治理的良性循環,我們將學習借鑑庫布其沙漠治理的產業發展模式,結合烏海實際,繼續探索實施生態治理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治沙之路。

巴彥淖爾市烏蘭布和防沙治沙局產業科科長焦慧亮

烏蘭布和沙漠是我國沙漠化嚴重的地區之一。經過這些年努力,烏蘭布和沙區生態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從“十二五”至目前,每年完成的生態建設任務基本穩定在17—19萬畝,累計完成生態治理面積達230多萬畝,形成了肉蓯蓉、釀酒葡萄、現代農牧業、沙漠生態旅遊、林光互補新能源發電等特色產業。今後將學習庫布其先進的治沙經驗,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把沙漠治理與發展高科技現代立體農業、清潔能源、鄉村振興、精準脫貧、觀光旅遊結合起來,在治理中開發,在開發中治理,力爭走出一條生態環保、開發利用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的新路子。

阿拉善宏魁蓯蓉集團董事長祁成宏

多年來,為推動沙產業發展,在沙漠植綠的同時積極培育發展以肉蓯蓉、鎖陽為主的特色沙產業,目前企業已發展成為集梭梭種植,肉蓯蓉接種,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肉蓯蓉龍頭企業。今後我們要好好學習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堅持生態建設與沙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方式,既要改善生態環境、壯大企業實力,同時也要帶動更多農牧民加入到治沙致富的行列中來。

包頭市林業局副局長袁栩

包頭市由於受地形、氣候、工業發展等諸多客觀因素制約,曾一度出現林草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荒漠化發展加劇,生態承載力差,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針對全市生態環境脆弱的實際,包頭市相繼啟動實施了‘山北草原、大青山森林、黃河溼地’三大生態體系建設工程,推動生態保護工作深入開展。近年來,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近90萬畝、沙化土地面積減少近42萬畝,200萬畝風沙危害面積和40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初步治理。目前已完成退耕還溼1300多畝,全市溼地面積擴大到9.36萬公頃,溼地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障用水等方面的功能明顯增強。而庫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生態環境脆弱區生態系統恢復和管理的範本,包頭市林業局將認真學習庫布其防沙治沙典型經驗,持續推動全市由生態脆弱區向生態良好區的轉變。

錫林浩特市林水局副局長侯樹軍

通過庫布其治沙人的執著堅守,不懈治理,成功探索實踐出可持續發展的庫布其治沙模式,為我國生態建設留下了寶貴財富的同時,也成為走向世界的一張綠色名片。我們今後一定要借鑑庫布其治理經驗,結合錫林浩特市實際,為我市探索一條以生態建設與經濟並重的防沙治沙之路。

一本致富之經

王爺地蓯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軍

梭梭是一種固沙效果明顯的植物,而被譽為‘沙漠人參’的肉蓯蓉寄生在梭梭根部,要想得到肉蓯蓉,先得種梭梭,梭梭成活長大後防風固沙,這就是生態效益,在梭梭上接種蓯蓉,不影響梭梭生長,一次接種,有序採挖,可以持續多年,經濟效益也非常可觀。梭梭接種肉蓯蓉畝均收入能達到6000元左右。這樣企業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勢必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現在肉蓯蓉由人工種植到機械化種植,效率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積極帶動種植大戶發展沙漠甘草的種植,讓更多老百姓嚐到治沙的甜頭,真正把沙漠利用起來,讓沙漠披綠生金。

烏海市治沙總站站長董研生

治沙能不能成功,就看治沙人能不能耐得住寂寞,能不能堅持下去。庫布其人‘頂著風沙不回頭,盯著綠色加油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將秉持這種精神繼續養護好甘德爾生態文明景區的每一顆苗木,保護好這片綠色生態屏障,讓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成為人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阿拉善左旗發改委主任田青山

庫布其治沙,探索出一條‘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四輪驅動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目前我們旗發展特色沙產業也是走的這樣的發展道路。近5來,我們在沙漠中種梭梭發展沙產業,通過實施百萬畝梭梭蓯蓉產業基地建設,鼓勵農牧民及企業大力營造梭梭林發展沙產業,共完成接種肉蓯蓉29.7萬畝,接種鎖陽14.4萬畝,全旗牧民自發成立梭梭肉蓯蓉種植合作社23個,培育了多家沙產業龍頭企業,基本實現了‘沙漠增綠、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百姓增收’目標。今後我們將深入學習庫布其沙漠治理的產業發展模式,繼續探索生態治理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把阿拉善這道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築牢,讓阿拉善天藍地綠水淨景美,實現綠富國興。

一個動人故事

杭錦旗治沙人張喜旺

我們庫布其沙漠治理的經驗不僅上了中央的媒體,現在還到了國外了,我太高興了,因為這樣就能幫助更多更需要治理沙漠的地方了,我們這裡雖然曾經被稱為生命的禁區,但比生命更頑強的,是我們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意志力,我們的治沙模式被推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就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沙漠變綠洲的奇蹟。

原杭錦旗交通局局長白富華

當年杭錦旗人民克服萬千困難,在庫布其沙漠上修起了一百多公里長的穿沙公路,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沙區群眾的出行條件,讓大漠變通途,更重要的是,由此鑄造了“穿沙精神”,這是一種解放思想,敢為人先,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有這種精神做指引,庫布其沙漠治理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就,而且他堅信穿沙精神會永不褪色,代代相傳,是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國營白土梁林場王雙喜

我所在的國營白土梁林場上了中央媒體了,這是何等的榮耀,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60年的治沙老場,23年的堅守,奉獻了青春,我無悔。我們將繼續發揚白土梁林場老前輩那種"舍小家、顧大家、先治沙、後治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初心不改,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守好這片綠海,守好我們的綠色長城。庫布其,我們為你而自豪。

達拉特旗銀肯塔拉景區負責人李布和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代又一代偉大的治沙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努力成果不僅值得珍惜,更值得我們在其基礎上不斷努力!庫布其治沙成果有效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理念,未來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積極跟隨國家的各項治沙政策,不斷摸索最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治理方法;豐富沙漠生態產業鏈,充分發展旅遊業,利用旅遊業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生態產業,實現沙漠治理、沙漠生態林下經濟、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達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將治沙工作進行得越來越高效,讓庫布其沙漠的綠色延續下去!

大學生李樂

庫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展示的不僅僅是人們在改造自然過程中充分發揮的聰明才智,更體現著人們對於治理沙漠、建設生態文明的毅力決心。過去這片被稱為“死亡沙海”的沙漠,如今,已經築起一道二百多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遏制了內蒙古和北京的沙塵,不但如此,這裡還依託良好的自然環境,做起了旅遊產業,當地居民享受著生態環保與旅遊發展的雙重收益,過上了不錯的生活。作為一名鄂爾多斯人,我真的感到由衷地自豪,由沙漠變回綠洲的‘中國奇蹟’,真的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登臺上演、落地開花,這是來自大自然的豐厚饋贈,也是庫布其治沙人精神的薪火相承。

環保工作者王程

中央各大媒體對鄂爾多斯治沙工作的詳細報道和宣傳,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近年來鄂爾多斯的環境變化,更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看到了鄂爾多斯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我為鄂爾多斯的治沙工作自豪,更為自己是一名鄂爾多斯人而驕傲。

網友也紛紛到各大文章

庫布其的故事還在繼續

人們想說的話

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但是大家牢牢記住了一句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並把這句話種在庫布其

看它落地生根開出最美的花

來源:內蒙古日報 綜合 鄂爾多斯新聞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等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編輯:李珍 董柏傑

校對: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