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SpaceX龙飞船将给美国载人航天,但中国并不需要效仿

8月3号,美国NASA官网公布了美国航空航天的一个新计划:明年将有9名宇航员分别搭乘波音公司的CST-1000星际线和Space-X公司龙飞船的两款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美国太空商业化的一个重要事件,不仅标志着美国私人的太空商业公司已经成功的具备了载人航天的能力,也标志着俄罗斯火箭淡出了美国的太空领域已成必然。

目前,国际空间站由6个基本成员和十几个国家组成。成员国会定期的运送本国成员往返地球与空间站之间,并定期的输送物资。过去,美国都是依靠航天飞机完成这项任务的。但在2011年,随着美国最后一架航天飞机退役,美国失去了向国际空间站进行人员和物资运输的能力。美国突然发现:自己向国际空间站进行运输的能力断档,于是不得不依靠其他成员的帮助来维持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正常生存。

其中,俄罗斯是美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这是因为俄罗斯在这方面经验远超其他国家。但也因此,美国不得不为此支付高昂的运输费用:截止到2018年时,美国每通过俄罗斯运送一名航天员,就要为俄罗斯支付8100万美金的费用,基本等同于一架F-35的造价。除了在运输服务上受到俄罗斯的限制,在设备上,俄罗斯也能左右美国的太空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设备就是俄制RD-180发动机和NK-33发动机。

RD-180发动机是美国宇宙神-5运载火箭的主发动机,而宇宙神-5一次性运载火箭主要用来承担美国大大小小的各种卫星的发射任务。累计已经为美国发射了18颗卫星,其中不少中继卫星,导航卫星,间谍卫星都具有明确的军事用途。而NK-33发动机则是美国心宿2火箭的发动机,而心宿2火箭则正是为了承担国际空间站任务的火箭。

然而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针对美国的制裁直接抛出了包括禁止出售RD-180发动机和NK-33发动机,以及不再提供空间站服务等反制裁措施.这不但让美国大小几十个太空项目搁浅,经济损失更是将高达50多亿美金,美国还要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国际空间站的投送问题。这直接推动了美国加速太空计划商业化的进程。

尽管早在2004年,美国就启动了太空的商业化,经过改革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只负责项目的监督,整体项目的运作,管理和设备制造都由私人航天公司承担。美国通过两步保证商业太空发射的安全:第一,公司必须通过实际发射证明自身的技术能力,其次,要在公开竞标当中竞标成功。尽管要求苛刻,但是以Space-X为代表的一系列商业航天公司还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加上近年俄罗斯的影响,直接促使美国的商业太空公司从简单的火箭发射一步跨越进入了载人航天领域。

波音的CST-1000星际线飞船可以搭载7名宇航员,美国航空航天局为其研制注入了42亿美元,这笔费用显然要比美国航空航天局自己研制便宜得多。而Space-X公司龙飞船在2018年首次已经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的物资运输任务,虽然从没有载过人,但受到了很大的认可。明年能帮助美国完成载人航天,对于Space-X公司这样的私企来说,实在是创举。

有趣的是,波音公司的CST-1000星际线和Space-X公司龙飞船本来是在载人航天上的竞标对手,但目前却同时赢得了载人航天的项目,相比较于老牌波音,新兴的Space-X公司之所以能在这一领域超越其他公司,与波音平起平坐,正在于其前瞻性:不同于其他公司单纯设计火箭不开发载人项目,龙飞船设计之初就具备了载人能力,当初的投入放在今天就具备了巨大的价格优势,这一点直接切中了NASA的需求。

有人说,中国也应当向美国借鉴学习太空的商业化路线。但这其实对于中国并不适用。美国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购买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导致危急时刻受制于人,出于同样的目的开启了太空任务商业化,同样也是要面对极大风险的,因为一旦出现巨大的事故,将构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对于太空竞争中很有优势的中国而言,航天任务首先是安全,资金则是第二位的。(利刃/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