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张商业项目分布图出炉,来看看成都商业呈现哪些趋势

从街铺时代,到百货天下,再到2007锦华万达广场这一成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开业,成都的商业地产发展可谓几经更迭。而如今,在经历自购物中心萌芽的十几年高速发展后,成都商业呈现全面开花的结果。

日前,专注商业地产的深度服务机构“ RET睿意德”联合商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中商数据”,正式发布成都商业项目分布地图(规划至2020年),对成都已开业以及预计将开业的重点商业项目进行梳理和盘点,意在展示成都商业发展的轨迹与特点,同时希望为热爱商业地产的人士提供随手翻阅的成都商业指南。

成都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统计的商业类型主要涉及购物中心、单体百货、商业街等。据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共有180个重点商业项目,其中已开业项目共计132个,市场存量已超1140万㎡;已知将开业的商业项目共计48个,将为市场带来逾450万㎡的新增供应。

成都商业项目分布地图(2020年)

通过商业项目在地图上的展示,成都城市商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 多商圈格局不断形成

据数据显示,在商业项目的分布上,扎堆最严重的区域仍然是成都的传统核心商圈,而这类商圈中,除了成都IFS、成都远洋太古里等地标性商业项目外,大部分为开业年限较长的商业项目。近两年新开商业项目以及未来将要开业的商业项目,则多位于成都次级商圈甚至是近郊商圈,近一步推动成都多级商圈格局的成型。

位于红星路大慈寺商圈的成都远洋太古里

位于红星路大慈寺商圈的成都IFS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中心可开发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开发商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可利用地块较多且商业匮乏的区域,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交通尤其是地铁网络的逐渐完善,距离不再是消费者选择消费场所的阻力。

位于温江光华商圈的成都珠江广场

未来,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主基调下,加上产业和人口的迁徙,现有区域商业配套将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城市商业外拓将继续成为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商业项目的入市在提供更多元消费选择、推动区域市场进一步提档升级的同时,也会对区域内原有商业项目带来不小挑战,对品牌资源、消费者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 外来开发商与本土房企和谐共生

成都包容的城市特性,在商业地产市场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据数据显示,现在的成都市场囊括了大部分外来代表性商业地产运营商,例如:凯德、九龙仓、中粮、华润、龙湖等有着成熟商业产品体系与丰富操盘经验房企的进驻,给成都商业市场带来超前的开发理念、丰富的品牌资源以及新鲜的内容,就好比如成都IFS、成都远洋太古里等地标性商业项目的亮相,直接推进了整个成都商业发展的进程。而对于本土开发商而言,这样的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商业空间受到一定挤压,但同时也驱动他们开始树立品牌意识,追求产品多样化和品质升级,不断创新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资料显示,成都2018下半年预计将要入市的10个重点商业项目中,既有外来房企的持续落地,也有本土开发商的进一步发力,比如仁和集团旗下仁和新城以及蓝润集团旗下蓝润置地广场。

仁和新城/室内效果图,该项目位于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505号,预计今年秋季开业

在巨鳄云集的成都商业地产市场,本土开发商和外来房企的博弈还在继续,而他们之间的良性竞争不断激发城市商业产品意识的觉醒,提升市场成熟度。

位于天府大道与华府大道交汇处的蓝润置地广场将于今年12月迎来开业

▷ 成熟交通网络催生“TOD”落地

名词解释:什么是TOD模式?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交通对于商业的价值毋庸置疑。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开发商的角色已经从简单的地产开发者转变为城市运营商,这一点通过成都近两年即将入市的大型商业项目得到体现。

在成都,以龙湖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围绕轨道交通节点进行项目布局选址,即TOD模式。这类企业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思考交通和商业空间一体化的规划以及开发,陆续将要入市的龙湖成都西宸天街、龙湖成都上城天街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国内外众多优秀案例证明, TOD模式下,消费者无需负担很高的交通出行成本,就能获取商业、游乐、休闲等资源。而轨道交通作为TOD的核心要素,天然具备引流作用,对于项目而言也就是商业机会。

火车站、机场、地铁、公交……伴随着成都城市交通的成型,将有更多跃跃欲试者参与进来, 而TOD理念涉及不同商业业态的聚集与复合,在未来将更考验企业多业态运营和服务客户的能力。

▷ “小而美”的社区商业玩出新花样

在大型商业项目探索新模式的同时,社区商业也开始发力。有别于早前购物中心一枝独秀,百货式微博眼球,近期社区商业的表现也得到了市场的关注,其角色在新消费现实下,也被重新定义。

受可开发土地资源的制约,成都大型商业项目开发占比将逐年下滑,加之消费者“生活需求”逐渐压倒“购买需求”,“最后一公里”的诉求被聚焦,更迎合日趋细分化和碎片化消费场景以及行为的社区商业、街区商业等商业类型在成都大放异彩。

值得关注的是,位于城北驷马桥片区的瑞安·城中汇就是标准的社区商业,该项目由瑞安集团旗下瑞安建业打造,将于本月17日迎来开业。随着7号线的开通,瑞安·城中汇已实现双地铁、BRT、40余条公交线路直达的便利交通,不论是整体商业还是去年底就已开业的超市业态丰鲜汇市集,瑞安·城中汇接下来的亮相将为城北市民带来更多的便利选择。

本月17日即将开业的瑞安·城中汇

此外,在航空港片区,成都东航中心的商业部分“东航·云锦天地Mu Plaza”也计划9月28日迎来开业。该项目占地6.2万方,将打造成以“质尚 悦享 超体验”为理念的社区商业中心,目前已有Great Super邻里精选超市、比高电影院、胜道体育、锐朗健身、K8量贩式KTV、侠客岛等品牌入驻。

成都东航中心位于双流临港路,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

未来,包括绿地、金科、蓝光、蓝润等在内的开发商将在成都市场上进一步布局社区商业产品线,这些新入市的项目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成都的商业格局,推动市场从大而全向小而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