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碧桂园“倒楼”背后的高杠杆隐忧!

 2018年,碧桂园有点背!

这一年来,碧桂园简直是负面不断,隔三差五的都会闹出一些幺蛾子。最倒霉的,当然是这两个月了,碧桂园又出事了,而且还连着!

首先是6月24日,上海奉贤区海湾镇碧桂园在建小区工地发生模架坍塌事故,致1人死亡9人受伤,一位51岁的工人被混凝土压死。

两周之后的7月12日,在192公里外的杭州萧山,碧桂园项目又发生坑基直接坍塌事件。还好,这次事故发在早上,没有工人在下面,无人受伤!基坑的裂痕延伸到了旁边居民楼的地基上,十几户人家已被疏散到宾馆里。

碧桂园的高周转是行业内出了名的,而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碧桂园的开盘周期是11个月,而到了2016年,开盘周期已经缩短到6个月,就是如此,2017年碧桂园还在强调高周转。

6个月从造楼到开盘,这速度已经不可谓不快,地基做好了?防沉降做好了?楼盘防水加工做好了?,水泥彻底干透了合格了?

作者有朋友曾经从事建筑行业多年,他曾经向我透露过一些“内幕”:理论上现在一年内造好一栋楼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想这楼五十年不用修还是三十年不用修?,是7级地震没问题还是5级地震没问题?。。。呵呵 这中间问题就多了去了。当然,这成本也差得远了去了。

碧桂园的风格,则是一贯的高速度,高周转,而且过去几年,碧桂园疯狂在三四线甚至很多县城拿了很多地,从财报上看,2017年碧桂园的毛利率25%,2016年的毛利率20%,这比起万科这样的行业龙头要低了不少(万科17年毛利率32%左右),一方面说明碧桂园的项目利润低,成本控制有问题,那么这个成本控制,到底控制到了什么程度?为了控制成本赶工期,然后施工过程太仓促导致各种问题,那么请问这么多问题堆积后造出的楼确认肯定没问题吗?

可是碧桂园今年为什么这么急呢?急得都有点过分了,但是我们看下碧桂园的财报就能看出端倪:2017年底碧桂园账面现金1370亿,流动负债高达7695亿,而今年6月,碧桂园刚有一笔200亿的债券遭到终止发行,而房地产企业海外融资的成本也因为人民币汇率影响而越来越高,接近8%--10%是普遍现象。

这也就是说,碧桂园的7695亿流动负债总额光利息成本未来可能每年就要将近700多亿。这也难怪总负债高达9330亿的碧桂园现在急着回款,每年将近700--800亿的利息支出即便按照25%的毛利率每年至少要销售3000亿的规模才能维持利息支出。而2017年碧桂园的销售收入才2269亿,而这已经非常高了。

所以,碧桂园2018--2019年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销售的高速增长,按照25%的毛利率销售3000亿以上,这个速度不可谓不惊人,平均每个月250亿销售额,就按照三四线城市一万一平,也要250万平米,每个月销售250万平米,这还只是够利息支出!所以,碧桂园每个月的回款压力导致了销售必须每个月要达到500万平米以上,这么高的要求,要求卖得快,那自然造的也得快啊,可是,造房子不是种韭菜,韭菜长得快,割了长得更快,房子造的太快了,能确保没有问题吗?

碧桂园的问题,只是高杠杆之下整个行业将面临的问题:高杠杆——高利息支出——高周转——快速销售——快速造楼,造楼真的能像种韭菜一样吗?

更多观点,欢迎下载新浪理财师APP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由新浪时金研究所撰写整理,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正确识别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独立做出决策,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