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翰:乡村唯美,振兴筑梦“起航”

“从乡村回来,已经是晚上11点过了,一路上,安静的乡村公路上,偶尔遇到一些摩托车驶过,出奇的“静”,不远处,几声犬吠,迎着大山的回响,没有一个人语声,车灯一照,似乎很远的地方,都是空野,恍然如梦,沉积的一切,才会翻开思维,似乎一天的工作,我们也接近了尾声。”

这是在一个朋友空间中看到的一段话,下乡扶贫的一段手记。接下来,也是对乡村的一些思考。

乡村振兴,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媒体报道,网络思考,个人梳理,似乎乡村振兴的“革命”就要来临。特别“五个具体路径”,更加清晰的指明,乡村振兴,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和目的。

作为基层一员,我们更是看到了乡村沉寂的背后,是乡村人才的流失,为了生活,舍弃家园,然后通过“奋斗”,挤入城市,逢年过节,也才流动乡村,一五一十的几天之后,又离家远走,乡村重新“空寂”。

没有人才,资源无法聚集,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问题。产业兴,才能人才旺。

要振兴乡村,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火上浇油”般“决心”。乡村发展,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特别是新时期,乡村有了一定发展基础,很多地方,发展逐渐成型。这是一种很好的开始,随着乡村人才的“回流”,在乡村立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就必须呵护好这样一种基础。

乡村发展不比城市,城市成熟的市场,随处可以有“落脚”的产业,而乡村呢?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发展,仅仅只是产业支撑,那什么样的产业?如何支撑?如何长远有市场?这些都绝对不是靠着“靓丽”的媒体宣传,有桃树梨树,春天繁花似锦,然后就是振兴乡村的画面。

要振兴乡村:

首先不能让乡村变质,乡村是“处女地”,乡村是城市“后花园”,必须要让乡村的土地、水、空气保持振兴的质量。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发展的前提,因为这一切,能够有今天“干净”的乡村,就是因为生态恢复,乡村人口“流走”,“陋习”流失,国家重视保护,才看到这样一尘不染的乡村。

其次,人才是乡村的基础,政府是人才的推动。当年“下海”,很多人决心很大,“浩浩荡荡”,犹如“洪水”。如今成就中国大城市,无数城市群,想必应该与人才有很大关系。涌入城市去“下海”,好处多,如今也走进乡村来“下乡”,如何激励?想必,如果有当年的气势,振兴乡村,绝对也不是“空话题”。

最后,振兴乡村,如何落实?振兴乡村,如何见到成效?要实现小康社会,这是一个近在咫尺的目标,乡村有义务“共享”,更有责任担当。从总体发展来说,城市逐渐“饱和”,乡村一旦发展起来,那就是一个“完美”的中国,那就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中国。

乡村振兴,筑梦“启航”,新时期,新机遇,人人都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