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涉“险”:刘强东计划让快递员卖保险?

当中国四大保险(平安、人寿、新华、太平洋)还守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以为稳坐渔船时,刘强东突然宣布:京东保险,正式登场!

前不久,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一份通知透露,京东已经获准投资4.83亿元人民币买入安联中国30%的股份。作为全球保险巨头,安联集团的中国部门已经获准将注册资本扩大一倍,并引进京东作为新一轮融资的领投者。

入股安联财险,京东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意味着,自营物流的京东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拿下了保险牌照,在保险领域落下重要一子,刘强东将正式进军保险行业!

1

苦等多年终拿入场卷

事实上,京东在保险领域筹谋已久。

早在2015年,京东就宣称已与四川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四川设立京东互联网财险公司。


2017年,刘强东在京东开年大会上表示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高调宣布即将进军保险行业。


今年4月,京东宣布计划买入33%安联中国股份,希望挺进中国金融服务领域。

除此之外,市场一直有传言称,京东在谋求保险牌照,不过,后续并未有新的进展。仅有的动作就是京东投资了天津津投保险经纪,由此拿到一块保险经纪牌照。但保险经纪牌照属于中介牌照,京东只能作为平台在京东保险商城销售别人的产品。

此次入股安联财险,京东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牌照,实现了多年的涉“险”夙愿。

2

快递员也要卖保险

在保险领域,京东计划布局两大场景:

1、车险

未来,汽车的所有部件都是联网的。撞车那一秒,京东就已知道哪个部件必须更换、哪个部件只需维修;而在撞车那一刻,京东的理赔就已经到位。

2、健康险、生命险

未来,通过基因测试完全能测算出客户的预期寿命,在何年龄易患那种疾病,得病概率高低等。如此,

京东对健康医疗、寿险等可以做到千人定价,一人一价。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在2017年开年宣布即将进军保险行业之时,刘强东就表示“不会发展任何一个分支机构,不会发展任何一个所谓各地区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遍布全国的京东12万快递员,未来既送快递,还担起保险员,可以上门服务或现场勘探定损。”

这一表态将京东遍布电商、物流、金融多种业务网络的优势体现出来,也意味着

京东将展开保险销售的新模式。

3

互联网巨头的布局

在互联网+新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布局国内保险市场,保险行业正面临全新的变革。

除了京东,其他几家互联网巨头的保险牌照的布局又到了哪一步?

据了解,BAT、苏宁、小米、新浪、网易、唯品会等互联网大咖皆已入局保险行业。其中,阿里在保险行业布局颇深,2013年便通过众安保险拿到国内第一张互联网保险牌照。2016年,蚂蚁金服增资8亿元入股国泰产险,成为控股股东并拿下第二张保险牌照;2017年,蚂蚁金服和天弘基金分别出资3亿、2.05亿元,连同其他出资人设立信美人寿相互保险,获得第三张保险牌照。

不过,除了阿里、腾讯等少数互联网公司,更多的企业只是拿到保险经纪和保险代理牌照。前者面向投保人,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推荐保险产品;后者则是代销保险公司产品为主。所以,“切入更多的场景,加速流量变现,设立保险公司”成了各家企业的终极目标。

4

写在最后

对于已经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想在财险市场上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现如今,线下财险市场仍以车险为主,竞争已达白热化;线上财险虽拥有庞大客源,但保费极低,仅能微利运营甚至亏损。以众安保险为例:2016年其净利润为937.20万,但到了2017年净亏损高达9.96亿元,波动较大。

尽管如此,保险“互联化”、“指尖化”迹象却更加明显,数字化保险大势所趋。一般来说,“互联网技术+保险”容易实现精准的大数据测算,产生新的风险定价,同时能介入一些传统保险无法承保的场景。

但保险最难的不是卖出去,而是如何理赔,“互联网+保险”后期的理赔风险、骗保风险是各大已经涉足保险行业的互联网巨头,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京东虽起步较晚,但未来在保险领域发展可能会更加多元化。

一方面,虽然京东线上没有其它互联网巨头那样的流量入口,但是线下却有着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这是其它互联网巨头暂时不能比的。

另一方面,依托于京东物流及京东平台,一些汽车维修过程中需要的配件也能通过京东平台一起解决,这对于未来的车险服务或许是一次变革。

正如刘强东所言:“未来,中国保险的资产管理和风控将成为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拥有互联网巨头背景的公司能否凭借股东走出一条特色保险之路,值得各方期待。

《刘强东突然出手,保险业即将迎巨震!》 来源:财经早餐

《4.8亿入股安联意在流量变现:京东曲线持保险牌照》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苦等多年终拿入场券 京东或让12万快递员卖保险》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