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手工业+旅游,农工结合的体验很新鲜

鹤山区“北斗七星”村落群,农业资源丰富,旅游优势明显,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引导产业差异化发展向着太行山区的休闲农业示范区转型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可借鉴工业+旅游的的形式,布置场景让游客看到从农耕技艺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让游客通过视觉、味觉、手工等多渠道感受到鹤山区无公害农业生产与农耕、康健文化,带给游客独特的旅游体验。

从一粒米、一颗果看到无公害农耕

鹤山区的农耕历史悠久,东齐香椿曾经为朝廷贡品,孙思邈在五岩山研习草药、著书立说,可从农耕博物馆开发起点,让游客看到一粒米、一颗果、一株草药从生长到结果、炮制等过程,体会到无公害农业工序复杂,但不敢省人力的思想,以看到的视频、图片为主体,体验、科技示范等成为辅助板块。

体验区集定制、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区,室内室外相结合,游客采摘林果后可做成果酱、果酒等,用玻璃瓶等进行包装制作。游客一方面可体验到无公害林果的鲜食口味,另一方面还能动手制作将产品文化进行输出。为了让游客进行手工制作,应保证有熟练的技术员进行示范,干净可控的环境进行制作,还可参观手工作坊内产品的生产。在缇香谷基地内,游客还可以与散养畜禽进行亲密接触,体验山间寻宝、黄泥盐蛋等制作。

通过深度体验的农耕设计,让消费者对乡村旅游有了全新的解读,现在鹤山区的旅游群体以旅行社、附近居民为主,逐步向专业群团组织、家庭自驾、旅行社、学生等多元化的结构转型。

留住乡愁的体验,推动扶贫的发展

鹤山区西部山区拥有良好的农耕体验基础,发展新模式的农工结合乡村旅游,让传统古村落的面貌与风俗得以保留,多产业的协同发展支撑山区产业扶贫的“遍地开花”。让游客了解到果酒如何制作、果醋如何发酵、林果是怎么种植,一方面就业岗位得到增加,讲解、示范、陪同等岗位解决附近村庄大部分的就业问题,游客体验性提升,使得人流量进一步加大,反过来促进用工岗位增多;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体验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得到保证。

美丽乡村、传统古村落的建设使得乡村基础设施与环境得以改善,鹤山区的乡村居住环境实现大变化。

农工结合的乡村旅游还能让游客重温食物本真味道,现代农耕综合体的建设成为研学实践、社会活动的基地,拓展了业务接待群体。

下阶段,鹤山区大力开拓山区创客研学互动,努力拓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新业态,推动产业扶贫的大众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产生显著的产业益贫性与经济收益。